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新工匠”力推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
技能人才培育接轨国际,多年创新厚积薄发,基本建成全国最大的技工教育体系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陈晓  2017-10-23 08:52:17


  19日,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在阿联酋阿布扎比落幕,中国队在参加的47个项目中共获得15枚金牌,来自广东的选手夺得其中5块金牌,从左到右分别为张志斌、梁智滨、黄枫杰、杨登辉以及邓燚祯、叶子进。



  来自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的杨登辉(右)夺得数控铣项目的金牌,并获得“中国代表队国家最佳奖”。图为他与日本选手同台竞技。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的张志斌夺得塑料模具工程的金牌,上一届他的哥哥张志坤也为中国队夺得金牌,他们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工匠”金牌兄弟。



  在近日闭幕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广东21名年轻“工匠”表现出色,满载5金4银6铜2优胜奖和“中国代表队国家最佳奖”归来。金牌数量比上届增加3枚,奖牌数量比上届增加7枚;奖牌总数占全国一半,金牌数和奖牌数均居全国第一。

  “这是广东参赛团队齐心协力取得的成果,更是国家人社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以及省人社厅党组的具体组织指挥下取得的成果;也是全省技工教育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多年来厚积薄发取得的成果。”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黄汉标表示。

  当前,广东紧紧围绕国家和省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决策部署,以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与促进高质量就业为导向,加快探索技能人才培养新路径,基本建成全国最大的技工教育体系。

  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省技工院校156所,在校生57.1万人,约占全国的1/5;毕业生一次稳定就业率达98%以上,部分院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9.8%,对口就业率达92%,月工资最高达9000元以上。

  产教融合 在全国率先开创“校企双制办学”

  “世界技能的奥运会”上,“广东兵团”代表中国奋力拼搏、凯旋而归。

  “优异的成绩,充分展现了广东青年技能人才的精湛技能和职业风采,充分体现了我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技工教育创新发展的水平,充分展示了我省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迈进的基础和实力。”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世界舞台上的丰收、“新工匠”投身社会后的精彩,得益于广东技工教育不断创新发展、技能人才体系建设不断完善。近年来,我省聚焦产教结合,以加强校企合作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广东开创了被誉为“中国特色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校企双制办学。从招生到人才培养计划制定、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开发、教师队伍组建、教育教学,直至考核评价,由校企双方共同商议确定,实现“政府出政策、企业出岗位、院校出学位,招工招生、送岗送学、双制培养”。目前,全省38所技工院校与150多家大型骨干企业对接合作,10所技校与500家企业、行业协会建立校企联盟。

  通过校企合作,我省技工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深化。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携手多家世界知名企业,与西门子公司共同投资3000万元建设机电工控校企双制示范园,与瑞典山特维克公司共建精密制造园,与英国马丁公司共建汽车技术服务校企双制示范园。

  东莞市技师学院与9家企业合作开设了16个全日制校企双制班,在校学习期间给予每人每月500元生活费补助;在企业实习期间每月给予1200—1800元补助,毕业后留在企业工作一年补助1万元,工作两年补助2万元。

  有效的产教融合,有赖于建立与产业发展紧密契合的专业体系。我省技工院校73%的专业与企业、行业有合作关系,平均每个专业与7个企业、行业合作。

  此外,广东技工教育还对接产业园区,服务转型升级。86所技工院校与全省36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全面对接合作,为园区企业优先输送毕业生、开展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开展产教研训合作等。2017年,广东投入2.5亿元支持粤东西北地区15所技工学校实施产业共建项目。

  对标国际 聚集全球资源提升技工教育水平

  “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以来,我们看到了国际产业发展和技能人才培育的新方向,也更加明白广东技能人才应如何接轨国际。”本届世界技能大赛电子技术项目教练、广东易工厂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鑫说。

  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广东不仅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职业技能竞赛长效机制,实现技工院校188名高技能人才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而且着力推进教学改革,对标比赛要求引入国际标准育才。

  制定《关于国家暨世界技能竞赛基地建设方案》,建立世界技能大赛研究、学院发展规划与高技能人才培养制度……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通过对标国际,引领我省机械类技能人才培育创新发展。同时,该学院还注重将世界技能大赛的参赛项目覆盖专业建设。重点以制造工程类项目为支撑平台,通过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制造团队挑战赛、塑料模具工程、综合机械/自动化、制冷与空调维修6个世界技能大赛参赛项目为主线,覆盖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机械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制冷设备运用与维修等重点专业领域,将世赛项目技能标准与各专业技能培养标准对接,实现赛项成果研究与教学转化。

  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同样对标国际,率先实践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模式。该学院还注重引入国际的职业教育标准和国际的行业标准,通过加大国际交流力度,把老师送出去、请进来,拓展老师和学生的国际视野。

  广东各大技工院校更着力推动国际合作办学,提升技工教育国际化水平。其中,东莞市技师学院先后联合国外大学及机构设立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学院中国(东莞)培训中心、中国(东莞)HWK培训鉴定中心,共开办12个专业52个中德国际合作班,探索“学习型工厂”办学模式,走出一条“技能+学历+国外证书”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特色化办学之路。

  此外,深圳技师学院与德国客尼职教集团成立中德智造学院,被深圳市政府纳入“东进战略”发展规划,目前在校生规模达2139人。

  高端供给 高级工班在校生占比达44.3%

  “广东全面提升技师学院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发展能力,着力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重点扩大高技能人才有效供给。”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说。

  从政策层面来看,广东推动制定《广东省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研究提出创新完善技能人才培养、引进、评价、使用、激励等针对性意见,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力度。推动出台《广东省职业教育条例》,印发《广东省技工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优化技工教育发展环境,推动建立现代技工教育体系。

  广东还重点实施高端引领行动计划。目前全省建立了24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所国家示范性技师学院、3所国家职业训练院、18所国家中职改革示范校,成立了“广东省高技能人才培养联盟”。高级工班以上在校生25.3万人,占总在校生人数的44.3%,规模进一步扩大。

  “高端引领”的理念更深入到专业建设全链条。广东实施省级示范性品牌专业建设,全省技工院校共开设近400个专业,涵盖20个主要行业,其中80%面向现代产业。近两年我省投入1.45亿元重点支持83个面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省级重点专业和20个面向传统优势产业的特色专业。

  同时,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广东大力推进专业设置与制造产业发展需求相对接、专业建设与学校实际相对接、专业标准与职业标准相对接,尤其注重加大制造业领域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

  此外,广东还推行技能导向的教学制度,提升高技能人才的就业竞争力。全省46所高级技工学校设立了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78所省级重点以上技工院校设立职业技能鉴定站。

  高素质技能人才供给日益增加,正为广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振实体经济提供重要支撑。

  “市场导向、国际标杆、能力本位、高端引领”

  广东将打造10—15所技工对外交流合作示范校

  未来广东技工教育和技能人才体系建设如何更上一层楼?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黄汉标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坚持“市场化的导向、国际化的标准、工厂化的教学”,从以下四大方面扩大技能人才有效供给,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第一,紧贴市场需求,深化产教融合,着力打造应用型技工教育。推行“校企双制”合作办学模式,扩大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范围。建立“零距离”的校企融合制度,促进技工院校与企业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培养、技术研发、生产实训中心、技能竞赛、招生就业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同时,优化专业建设。建立与产业相匹配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瞄准我省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需求,每年重点扶持建设50个省级重点专业和10个特色专业。

  第二,注重国际标杆,追赶世界先进,着力深化技工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重点加强建立国际合作学院(班)、构建国际化资格认证体系、深化中外校企合作、推进学生海外交流,打造10—15所对外交流合作示范校。同时,围绕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合作交流,每年按计划、分层次,定期选派技工院校优秀校级领导、中层管理骨干、专业带头人赴境外开展培训交流,打造一支具有国际新观念、宽视野、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和专业教师队伍。围绕世赛强化合作交流,邀请世界技能大赛强国和地区机构到我省开展技能比武、技术研讨,选派我省部分优秀世赛专家、选手到境外开展世赛观摩学习。围绕“一带一路”强化合作交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机构或组织共同探索建立培训中心,为赴境外企业开展技术工人培训、为沿线各国提供技能援助项目等,并建设面向沿线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远程教育交流平台。

  第三,突出能力本位,推行工厂化教学,着力提升技能人才的技能实操。深入推行技能导向的“双证书”制度,把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作为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和学生培养评价重要指标。扩大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的学校数量和专业范围,鼓励国家重点以上技工院校选择3-5个主体专业建立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并提高实操比重,学生理论学习与实操实践的时间比保持在4:6。同时,珠三角重点面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一批设备先进、技术超前、集产学研为一体的公共实训基地;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重点面向传统产业和主导产业,建设好一批基础扎实、覆盖面广的技校实训中心。

  第四,突出高端引领,着力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不断扩大高级工以上学制教育规模,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高级工以上在校生规模分别保持在70%、55%以上。建立一批国家级、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组织技师研修、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革新项目等方式,面向企业职工开展技师、高级技师培训。同时,建设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高水平技师学院;集聚共享校际的优质资源,打造一批校际联盟。

  精彩声音

  我深深地为我院的选手、专家教练团队感到自豪,为我们的学院和全体教职员工感到骄傲。希望选手们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今后的工作中再立新功,更上一层楼,作出更大贡献。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冯为远

  获得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数铣项目金牌和中国代表队国家最佳奖,我感到十分光荣。我一定不辜负大家的期待,将精湛技艺、“工匠精神”和专家老师们的优秀思想和工作作风一直传承和发扬下去,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数控铣项目金牌获得者、中国代表队国家最佳奖获得者、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学生杨登辉

  这次比赛中虽然规则有许多新的变化,但由于平时训练到位,我并没有因此惊慌失措,而是沉着冷静面对,就如平时训练一样,一步一步,一项一项认真完成竞赛,最终获得金牌。

  ——塑料模具工程项目金牌获得者、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学生张志斌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凭借这个信念,我全身心地投入到技能大赛事业当中,逐渐成为了选手们的“港湾”。这几年的奋斗中,是选手们的挫折、退缩、哭泣与不解,把我历练成现今这个有担当、有思维、有勇气、有内涵的我。未来,希望我这个“港湾”可以停留更多的“风帆”。

  ——广东省岭南工商第一技师学院教练张宋文

  感谢祖国给我们这个平台,让我们有机会能够在世界最高舞台上夺得金牌;感谢专家、教练组和学校领导给我们的帮助与指导。四年坚持换来了“金榜题名”,我们最大的感受是:稳住,一定稳住,才有希望!

  ——机电一体化项目金牌获得者,广东省岭南工商第一技师学院选手叶子进、邓燚祯

  本届大赛电子技术项目强调了选手的理论知识、设计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对选手的英语阅读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又弱化了熟练操作的技能。这些改变符合现代电子行业技术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也是我们接下来在选手的选拔和训练中需要改进的新方向。

  ——电子技术项目中国专家组长、广东省技师学院教师王为民

  通过这次参赛,我从其他各国参赛选手中学到了很多宝贵经验,回来后,我们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把商品展示技术项目做大做强,争取在下一届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广东省轻工业技师学院商品展示技术项目选手孙楚杰

  这份荣耀将会更坚定自己“用技能走天下”的选择,今后会继续热情投入到原型制作项目竞赛的传帮带以及专业建设上来,为母校的发展尽一分力。

  ——原型制作项目的金牌获得者、广州市技师学院学生黄枫杰

主办单位:广州人才集团                     运营维护:广州南方人才资讯科技有限公司(job168.com)
粤ICP备2021132743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96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