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教授周福霖:一生都在与地震过招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吴少敏 陶达嫔  2016-02-18 09:25:36


  “小蛮腰”缩尺钢架、港珠澳大桥桥墩模型、地铁隔振装置实验……这是藏身于广州广园中路248号、隔震减震控制与结构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的一角场景,15米高的实验室里摆满了各种超高建筑模型。

  在这座15米高的实验室里,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周福霖教授和他的团队正在进行一项设计时长为50年的隔震材料老化试验。15年来,被加压的橡胶永久变形不到3毫米。周福霖说,这种实验急不来,2050年他可能已经不在了,不过后面接力的研究人员会看到实验的结果。

  76岁的周福霖,是知名工程结构与工程抗震减灾专家,被誉为中国抗震的权威、现代“张衡”。一生都在与地震过招的周福霖,称自己这一生结缘抗震研究,就要致力于把这件事情做好,争取让中国的这项技术研究能持续走在世界前列。

  他说:“一辈子做成一件事情不容易,要锲而不舍、水滴石穿的毅力去坚持。但能做成一件事情,这一辈子也就值了。”

  周福霖结缘抗震减震研究,始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现场调查受到的启发。唐山大地震后第3天,他在被毁废墟中发现有两栋4层砖楼屹立未倒、仅沿地面滑动约0.4米,因为墙体下面一层柔软的防水油毛毡让大楼逃过一劫。

  “如果只给建筑做硬抗地震不行,可以让房屋变‘柔软’,地震的时候让房屋柔性的滑动。”周福霖从滑动的房屋中找到灵感。随后出国留学的他,在1982年与导师一起做了一个隔震房屋地震震动台模拟试验——把安装隔震层的四层楼房屋模型放在震动台上,发现不隔震的房屋遇强震就被破坏,隔震的房屋却能承受9级或更强的地震。

  周福霖带着隔震减震新技术回国,1993年,在广东汕头市建成我国第一栋橡胶支座的8层隔震住宅,这也是当年世界最高的隔震住宅楼。在次年台湾海峡6.4级地震影响中,隔震楼在橡胶隔震层上缓慢摇摆,房屋结构在地震中保持弹性,没有任何损坏,只是轻微摆动。联合国工发组织为此在汕头召开国际会议,向世界各国推广了这种技术,称之为“世界隔震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

  几年前,港珠澳大桥工程设计团队与广州大学周福霖团队一起,对这座世界上最长的有地震断层穿过的跨海大桥,研究采用隔减震技术,解决抗震设计难题。经过详细计算分析,周福霖团队将隔震层设置在桥墩顶部。“8级地震不怕,9级地震也不怕。”周福霖称,经过隔震保护的港珠澳大桥,在防震上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安全的跨海大桥”。

  在周福霖和他团队的努力下,广州塔、港珠澳大桥等众多建筑已成功应用了隔震新技术;故宫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馆等某些珍贵文物也进行了隔震加固保护。此外,周福霖团队正在针对我国将要大量建设的近海桥梁、高铁桥梁、“一带一路”通过的川滇疆藏地区跨河桥梁和隧道等结构的地震破坏机理进行深入试验研究,并提出了有效解决方案,为我国基本建设和各种工程的有效减震防灾作出更多贡献。

主办单位:广州人才集团                     运营维护:广州南方人才资讯科技有限公司(job168.com)
粤ICP备2021132743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96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