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规划看广州:一座青年的海阔天空之城

来源:南方+客户端  2024-01-18 15:28:54


青年人,爱广州吗?

 

抛出这个问题前,先要思考一组城市与青年的关系。

 

面向2049的广州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发出“人人出新出彩的世界城市”的宏愿。站在新的战略关口上,面向“二次创业”的浪潮,广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青年人才。

 

青年处于人生最富有创造力的阶段,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人才引领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他们无疑是最值得期待的群体。

 

 

广州未来发展离不开全球优秀青年人才的聚集。

 

经验表明,科学家在2545岁时,最富创造力和创新精神。435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中,获奖成果产生时,年龄在45岁及以下的有354人,超过总人数的81%。北斗卫星团队核心人员平均年龄36岁,量子科学团队平均年龄35岁,中国天眼FAST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仅30岁……这样的数据比比皆是。

 

《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显示,中国创业活动的主体是青年,占比为41.67%。在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科技应用服务业等以创新创意为关键竞争力的行业中,青年占比均超过50%。一大批由青年领衔的“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喷涌而出,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七普”数据显示,广州1534周岁青年人口约71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8.2%,在全国21个超特大城市中排名第三。随着全国人口总量拐点的到来,青年人口规模将逐步下降。根据人口队列要素模型推演,在不进行政策干预的情况,至2049年广州青年人口将不足500万人,占比降低至20%左右。

 

2049年,大城市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青年人才的争夺战。

 

放眼伦敦、纽约、新加坡等世界一流城市,无一不在积极筑巢引凤,着力营造全球青年才俊的最佳发展环境,从而在人才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2021年,纽约1534岁人口约545万,占总人口的27%;伦敦1634岁人口约257万,占总人口的29%

 

广州应当着力吸引和留住更多青年人,力争实现至2049 年青年人口占比不低于25%

 

 

广州将发挥青年人口优势推动青年友好城市建设。

 

如果有人问,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广州的城市底色是什么,年轻是一个必选的关键词。

 

广州,这座平均年龄只有35.4岁,14岁至35岁的青年人口超过700万的年轻城市,正以自己多元、开放、包容的独特魅力,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在这里奋斗圆梦。

 

广州是名副其实的大学生之城,应该让青年一挑大梁。作为华南地区教育重镇,广州名校云集,书香浓郁,是众多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求学之地。现有高等院校(含高职)82所,仅次于北京92所。在校大学生数量165.09万,稳居全国第一,意味着每11名常住人口就有1位大学生。

 

广州是生机勃勃的湾区青年之城,应该让青年一朝圆梦。随着大湾区蓬勃发展,广州正成为港澳青年的逐梦乐园。根据香港大学调研数据显示,有意愿在广州定居的港澳青年比例显著上升。2002年,仅有不足15%有意愿在内地定居的港澳青年愿意选择广州,2022年该比例上升至62%,排名从第4上升至第2,仅次于深圳。

 

广州是蒸蒸日上的创业者之城,应该让青年一展所长。大部分青年选择广州,说到底,是因为这里有可以实现的梦想。根据《广州青年的就业发展状况研究》,60%以上广州青年具有创业意愿。根据《青年创业城市活力报告》,广州青年创业城市活力指数排名全国第4。青年创业偏好低成本空间,大量创业青年将广州城中村作为创业经营载体,催生出“产业型城中村”,即原材料采购、工人招聘、产品制造、交易“一条龙”均在城中村内完成,约占城中村数量50%

 

广州是引领潮流的网络达人之城,应该让青年一见倾心。随着流量经济的崛起,广州这座生活气息与创新因子共存的城市,也在引领潮流。根据2020年抖音用户报告,广州抖音用户数量约830万,占全国1.7%,排名全国第5。线上城市的活跃带来新兴消费空间的变革。如新兴网红打卡地东山口,带动小红书相关笔记超31万篇,搜索数据超2.5亿次,话题超900个。

 

众多奋发有为的青年被广州这片热土感召、吸引,在飞扬的青春中实现与城市的同频共振。

 

尽管广州具备青年人口优势,但当下面临的一些困境也显而易见。老城区青年居住人口在下降,2010-2020年十年间下降了8%。大量服务设施(如全市53%的文化设施总量)仍集中在老城区,设施与青年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不匹配。整体大学生虽多,但大学毕业生的本地留存率并不高,为63%(上海为81%),排名全国第10,四所211(含985)院校平均留存率仅为36%

 

面向未来,广州会把品质生活之基底筑得更牢,把交流碰撞之纽带系得更密,把创业奋斗之天地拓得更宽,把价值实现之道路铺得更远,把广州打造成青年人的海阔天空之城,吸引更多青年驻留。

 

 

广州将围绕“四地”打造青年友好城市。

 

放眼世界各地,那些真正让青年人才为之倾心和自豪的城市,往往有以下共性特征:

 

人居环境优越,如被誉为“湖上的花园城”的苏黎世、“花园城市”新加坡等;精神消费丰富,如艺术之都巴黎、世界时尚中心米兰;创新创业兴盛,如全球创新中心硅谷、洛杉矶、波士顿,“欧洲最具活力初创企业之都”柏林;交流交往活跃,如多元包容的“24小时之城”伦敦、纽约;城市治理开放,如长期致力于培育青年群体领导力和决策力的维也纳、香港。

 

而广州打造青年的海阔天空之城,将围绕“四地”,做好“青年友好城市”大文章:

 

首先,是打造一座青年人才的诗意栖居之地。

 

“宜居性”是一座城市吸引青年人才、留住青年人才的基本条件。据统计,近5年来广州常住人口年均增量保持在40万以上,其中以中青年人口占比超过80%。应对未来青年人口增量,广州势必会在低成本居住空间保障、职住空间布局、生活服务配套、绿色健康空间供给等方面持续地提升优化,塑造更具吸引力、承载力、竞争力的青年宜居环境。

 

让青年人享有更舒心生活。

 

一是建立更加灵活多元的青年人才居住空间供给模式。在中心城区,结合城中村、老旧社区及公房改造,通过腾退、腾迁、置换、统租等形式,引入专业化企业,遵循青年居住生活习惯优化改造户型,“分布式嵌入”青年驿站、青年公寓等短期或中长期租赁住房,支持职住平衡。在新区及外围城区,按照“产城融合”原则,引导新增居住用地向科技园区、总部经济区、轨道交通站点集聚,集中新建一批服务优质、交通便利、面积约一平方公里的青年发展型社区,在祈福新邨、广州南站、海鸥岛、庆盛等地探索建设港澳青年社区,推动配套服务、管理规则接轨港澳。

 

二是着眼最精准、最便利、最贴心,打造满足青年人才品质生活的服务体系。加大高质量和国际化的教育、医疗、养老、文旅、体育等优质资源和制度供给,实现15分钟优质生活服务圈、10分钟健身圈全覆盖;持续推进“公交都市”建设,设置青年社区接驳专线,提升青年日常通勤效率。

 

让青年人享有更健康生境。

 

广州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位列四个一线城市之首;PM2.5平均浓度保持国家中心城市最优。在云山边、珠水旁、公园里,骑行、缓跑、远足、露营等健康生活新潮流逐渐盛行,亲近自然、走进自然,已经成为在穗青年人纾解压力、疗愈身心的重要方式。未来,广州在构建完善“郊野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四级城乡公园体系的基础上,还会更进一步提升空间品质。

 

一是更加重视青年伸手可触的绿色健康空间供给,在城市闲置用地和边角地“见缝插绿”,推进更多公园打开围墙有机融入城市,因地制宜嵌入健身设施;打破大部分公园绿地多为老年人服务的使用状态,注重为青年腾出更多球场类设施和极限运动等新型运动场所,如滑板公园、街头篮球公园等;在有条件的社区增配青年康疗花园,为青年人提供缓解精神疲劳和改善情绪健康的恢复性空间。

 

二是借鉴伦敦、新加坡等地城市“再野化”经验,推动有条件的公园“森林化”,河流“自然化”,模拟生态系统层构建“自然绿道”网络,维育听得见鸟鸣、看得见蝴蝶的近自然森林群落,塑造蓝绿交织、洁净美丽的自然之城,让青年在自然探索和体验中收获更多健康与治愈。

 

三是打造“游山乐水”高质量旅游休闲空间。对标香港郊野游径,向南沿狮子洋-伶仃洋沿岸建设滨海旅游“1号公路”,向北向东串联白云山、帽峰山、南香山等城央与城郊山体,建设50公里“云山幽径”,打造广州的“麦理浩径”。依托北部依山、中部沿江、南部滨海的自然资源底色,利用全市近500处适宜露营的场地,策划山体、星空、海岛营地、溪流等主题场景的多元营地,让当代青年感受“揽山卧水新野趣”。

 

其次,是打造一座青年人才的精神归属之地。

 

千年以来,广州之所以能广聚四方之才,离不开其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开放包容的文化土壤、开拓创新的文化精神。广州会进一步构建全方位、多样化、高质量的文化产品供给体系,为在穗青年人才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提供更多可能。

 

让青年人爱上城市历史。

 

一是依托AR/VR、元宇宙、全息投影等技术新手段的应用赋予传统历史文化更富创意的“打开方式”,让年轻一代感受蕴藏在竹筒屋、骑楼街、麻石巷,榕树下、河涌边、茶楼里的文脉、故事和记忆。二是构建当下青年喜爱的Citywalk老城漫步网络,结合商都文化、海丝文化、岭南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等策划不同主题的文化游径,在老城区逐步推动街区无车化改造,让青年用双脚触碰城市肌理,领略最地道的风土人情,涵养起更深厚的文化自信和更坚定的身份认同。

 

让青年人获取精神力量。

 

一是构筑更具国际影响力的文化高地,依托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带等平台,建成能够比肩伦敦南岸的都市文博区,引入世界级博物馆设立海外分馆。二是引导新型公共文化设施“家门口”供给。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结合青年生活社区建设一系列小而精、小而美的文化空间,构建微博物馆、美术馆、剧场、书屋等设施为主的泛博物馆网络。

 

让青年人拥抱多元文化。一是呵护现代广州自发生长的多样性文化,引导动漫、电竞、潮牌、汉服、密室逃脱等青年喜闻乐见的新兴街区涌现。二是推动“文化入商圈”“文化住进综合体”,打造复合书店、Livehouse、脱口秀剧场、萌宠空间等新兴场所。三是举办符合青年喜好的城市活动,以公开表演、电影、展览、演讲等多元形式拉近青年与设计、艺术、文化等的距离。

 

再者,是打造一座青年人才的活力交往之地。

 

Z世代是当今青年主力军——他们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热爱交流分享,追求个性、体验感和品质。加拿大Decode公司关于全球青年城市研究显示,对于Z世代而言,一个城市是否“好玩”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广州需要围绕当代青年需求偏好,持续推出具创意和想象力的社交、消费、娱乐体验场景,吸引更多年轻一代来到广州、玩在广州、爱上广州。

 

让青年人找到“趣味相投”的“朋友圈”。

 

一是面向高校学生、社会组织等各群体,支持组建创新创业、文学艺术、体育活动等主题鲜明的青年社群,搭建青年之家服务于不同社群,如成都以1102家青年之家建立青年社群的联络网,打造读书分享、文化品鉴、悦跑、黑科技体验等100个社交场景。二是拓宽线下活动主题,开发脱口秀、即兴戏剧体验、思维旅行沙龙等沉浸式、互动式青年社交活动。

 

以消费新场景“圈粉”青年人。

 

一是广聚全球新IP,打造全国主题乐园之都。发挥广州的流量优势,用好长隆乐园的全国旅游吸引力,结合万顷沙、海鸥岛等布局大型文旅主题乐园,引入年青人喜闻乐见的全球影视文化、动漫与电竞游戏、流行音乐团体等知名IP等,打造媲美美国奥兰多的主题乐园之城。

 

二是以培育“广府IP+国潮品牌”为导向,适度增加大型文化设施的经营性功能至15%左右,推进传统文化设施从单一科普展示功能扩大为可游可玩可消费的多元功能,植入面向年轻人网络社交的消费新场景。

 

三是点亮夜间经济,做强YoungYeah市”大IP。借鉴伦敦“24小时城市”建设经验,聚焦珠江前、后、西航道世界级夜游文旅体验带,策划夜宵、夜购、夜游、夜娱、夜赏、夜跑、夜读等系列夜间活动,打造千年广府之夜、文化活力之夜、国际潮流之夜主题片区。

 

四是发展“屋顶经济”等新经济空间。鼓励提升裙楼屋顶公共空间通达性,结合建筑裙房屋顶增设公共空间、屋面绿化,植入运动场、电影院、沙滩、灯光秀等新都市休闲业态,鼓励裙楼屋顶梯屋、电梯机房等不计入容积率,倡导休闲向上的多元生活方式。

 

最后,打造一座青年人才的圆梦出彩之地。

 

当今世界上深受青年人追捧和向往的城市,几乎无一例外都是经济和科教发达、就业机会丰富、创新氛围浓厚的“机遇之城”。广州是华南地区教育重镇和名副其实的“大学之城”,拥有84所高校,全国排名第二;同时,在过去一年广州已成为全国“独角兽”企业增长最快的城市,跻身胡润2023全球独角兽榜第八位。

 

未来,广州利用名校高校资源集聚优势,将构建起与城市产业发展、科技创新高度契合的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全力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广阔舞台、创造利好条件,让更多青年人拥有获取知识、改变命运、人生出彩的平等机会。

 

推动高校院所为青年敞开“知识大门”。

 

一是依托环五山、黄花岗、广州科学城、南沙科学城等大院大所集聚地,建设一批青年创新创业特区,试点针对青年毕业生创业时保留应届生身份、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创新政策;联动行业协会、企业、高校等,创建一批创新创业服务组织,为初创企业青年提供项目支持。

 

二是复制推广大学城经验,推动院所重点实验室科研仪器、教育设施、课程讲座、信息数据等适度对外开放,支持以青年群体为主体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充分利用高校开放资源开展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研发活动。

 

让青年职业选择、职业成长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一是立足“制造业立市”战略健全高质量职教布点。依托湾区强大的产业基础和广州丰富的职教资源,结合广州东部中心、北部增长极、狮子洋增长极等制造业集聚区,增设目前相对欠缺的“能源动力与材料”“生物与化工”等大类职教布点。

 

二是聚焦先进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能人才需求,采用“政、校、企”的模式三方共建一批产业公共培训空间,综合配置技能培训室、仿真操作室、就业服务窗口等,研究纳入公共服务设施标准,降低产业工人提档升技的整体成本。

 

三是在南沙、番禺试点建设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拓展港澳青年创新工场,提供“培训提升—展示交流—要素对接—成果转换”一站式服务。简化港澳员工招聘手续,解决港澳青年在互联网平台的身份认证问题,推动职业资格互认,促进港澳青年纳入大陆征信系统等。

 

加大低门槛、轻资产青年创新创业空间供给。

 

一是鼓励在老城区“见缝插针”,结合既有建筑改造利用,加大低于100㎡的小型办公空间供给,为青年人提供相对低廉的初创办公场所,形成诸如纽约硅巷“楼上孵化器,楼下普拉达”的科创形态。

 

二是结合低效用地开发,加快筹建一批产业保障房,以出租、小面积分割转让等方式定向供给青年创业企业。针对产业型城中村等低效用地,引进专业运营机构升级改造为青年创新创业园,通过物业“所有权”归属原所有人、“运营权”归属园区运营机构、“使用权”归属入园创业主体,实现三方共赢。

 

让青年人敢言、敢试、敢为,相信城市可以因自己而改变。

 

青年人是社会未来的领导者,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赋予青年更多话语权和参与塑造城市的机会。伦敦自2006年起组建青年工作小组,将广大伦敦青年的“声音”纳入市长的决策考虑。波士顿自2014年起启动“青年引领变化——青年参与预算”项目,赋权12岁到25岁青年人,由他们决定每年如何使用100万美元城市预算。广州同样会构建多元有序的青年社会参与渠道,广泛听取青年意见、汇聚青年智慧,探索建立青年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平台和机制,让青年在民生服务和协商议事中展现自身的专业所长。

 

      渊深群鱼聚,林茂百鸟鸣。当青年与广州共进步,当时代宏图与个体奋斗相互激荡、双向奔赴,当千千万万的青年人循光而来,这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城市,一定是广州。

主办单位:广州人才集团                     运营维护:广州南方人才资讯科技有限公司(job168.com)
粤ICP备2021132743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96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