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科技盛会纷至广州,“湾区引擎”如何献智向未来?

来源:南方+客户端  2023-05-31 15:49:59


近来,科技创新领域的盛会在广州接续上演。

 

520-23日,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如约而至;525-26日,小蛮腰科技大会时隔两年以全新姿态启动;525-27日,首届广州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大会在黄埔举办。

 

湾区创新进入“广州时间”,世界群英献智未来发展——

 

从参会人员看,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迈克尔·莱维特,被誉为“人工智能女王”的贾斯丁·卡塞尔,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等数百位全球顶尖科学家齐聚广州。

 

从会议内容看,前沿理论探讨与产业投资合作同步进行,“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加快构建。

 

从会务规格看,省、市、区三级政府牵头组织、协同联动,三场盛会中既有初次登场的产业大会,又有再度亮相的科学论坛,还有传承已久的品牌节目。

 

老友新朋相会,广州科创的“朋友圈”进一步扩大。通过一场场科技盛事,广州持续增强核心引擎功能,助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竞逐前沿,脚步不停歇

 

多个会议论坛间,都有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宇亮的身影。

 

522日,大湾区科学论坛的纳米科学分论坛上,包括赵宇亮在内的11位院士专家共议“小纳米”如何撬动湾区大产业;同日,赵宇亮又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分论坛上,发布了多个“创新丝绸之路”技术应用示范典型案例;26日,他出席首届广州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大会,并作了《纳米药物和纳米医疗器械产业化》主题报告。

 

步履铿锵的背后,是科学家对观点交流、思想碰撞的不懈追求。蹄疾步稳的创新驱动发展,从来不是踽踽独行,而是一批又一批科技工作者的前赴后继、相引相随。

 

在生物医药领域,科学家们竞逐前沿、协力攻坚。

 

“中国研发了很多疫苗,将来再出现新的公共卫生事件,我们就有很好的储备可以去改造抗原,不管是用mRNA、纳米科技还是其他不同载体,中国都有能力在很短的时间内制出疫苗。”在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上,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钟南山表示。

 

随后,中国科学院院士、威斯克生物董事长魏于全在首届广州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大会上透露,由威斯克生物/川大华西医院针对最新流行XBB等新冠变异株研发的重组多价新冠病毒蛋白疫苗,已获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批准。

 

同样的话题接力,也出现在人工智能领域。

 

大湾区科学论坛上,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罗智泉提出,ChatGPT举一反三的能力是基于既有事实;而“从01”的创新能力则是人类独有的。小蛮腰科技大会上,法国国家信息与自动化研究所(Inria)研究主任贾斯汀·卡塞尔进一步指出,与其监管或畏惧AI技术,不如把同样的努力放在教育上。

 

时代洪流滚滚向前,人类向技术的精尖求索漫溯从不止息。这个夏天,随着“顶流”科学家加入“讨论组”,广州以紧密交流的“社交圈”支撑前沿创新的“生态圈”。

 

要素共振,精彩不落幕

 

“广州科技创新取得今天的成就,是多种因素共振的结果。”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孙翔说。三场会议,正是广州将科技创新“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增量”的缩影。

 

大湾区科学论坛,肇始于原始性创新的“湾有引力”。

 

“解决深海资源开发过程中‘卡脖子’问题,离不开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的支撑。”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海洋与科学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下称“广州海洋实验室”)主任张偲说,“海洋装备的研发,必将为海洋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广州势必要走在前列。开拓未知的过程,既要勇毅深耕、久久为功,更要未雨绸缪、长期投入。近年来,广州战略科技力量支撑高质量发展作用逐步显现,22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蔚然成型。

 

小蛮腰科技大会,折射出友好型生态的“旺盛活力”。

 

“过去我们讲‘双创’(创新、创业),今天一定要加上第三个‘创’——创投。”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在小蛮腰科技大会上提到,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的技术进步,必须具有支撑基础科研和应用技术转化的金融支持。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小蛮腰科技大会吸引投资额达到500亿元,小鹏汽车、小马智行、暗物智能、树根互联等与IDG关联的投资额超100亿元。同时,小蛮腰科技大会促进了富士康超视堺8K项目、小马智行无人驾驶示范区、中科宇航等各类高科技项目落地广州。

 

首届广州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大会,揭示了战略性产业的“深厚功力”。

 

作为广州生物医药产业重镇,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已聚集生物医药企业超3000家,该区“研发在生物岛、中试在科学城、制造在知识城”的产业链格局日渐明晰。英国皇家病理学学院院士、英国皇家生物学学会院士马尔克姆·瑞查森在主题报告中表示:“瑞查森医学在广州国际生物岛建设了国内第一家医学真菌第三方独立医学实验室,取得了持续发展。”

 

各有侧重的三场大会,从不同角度形塑着广州科创的风格。会议终有闭幕时,广州创新驱动发展的故事却仍在书写、精彩永不落幕。

 

开放合作,大门不关闭

 

“广州、深圳、香港这些城市,彼此之间有着很多的不同,同时又能够保持开放而密切的互动,这将形成非常强大的竞争力。”大湾区科学论坛上,诺奖得主、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迈克尔·莱维特用一句话,概括了大湾区科创的“硬核天赋”。

 

在广州,重大平台高筑,创新资源辐射湾区。

 

总部设于南沙的广州海洋实验室,是全省首家且唯一在香港设立分部的省实验室。此前,该省实验室完成了香港和内地科技交流过程中获得的最大的一次性拨款。

 

“参与大湾区科学论坛是非常难得的机遇,帮我们能更好地洞察国家的战略方向,把握国家海洋建设的‘脉搏’。”广州海洋实验室香港分部主任、香港科技大学海洋科学系创系主任钱培元讲述了“资金过河”背后的故事。在他看来,香港的科学工作者通过湾区合作,能够真正地参与到国家的海洋科学大计划当中来。

 

在广州,政策先试先行,创新成果跨界共享。

 

首届广州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大会上的签约方之一的梯瓦制药,未来计划通过大湾区“港澳药械通”政策,将已在香港获批上市的药物率先引进广州市。作为黄埔区的创新政策之一,“港澳药械通”政策正加快创新药械纳入医保、集采、挂网、入院。截至今年4月,该政策已累计批准19家指定医疗机构,急需进口药品23个,医疗器械13个。

 

在广州,人文深度交融,创新火种生生不息。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在小蛮腰科技大会上,同样表达了对穗港合作欣欣向荣前景的期待。倪明选坦言:“我们希望广州、香港两地校园达成共识:在清水湾校本部的学生毕业前到广州来交换一学期,看看内地的发展;广州的学生在毕业前也到清水湾去交换一学期,体验香港的国际化特色。”

 

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新时代广东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三场盛会,不约而同传递出鲜明的信号:拥抱湾区,广州科技合作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对话世界,广州创新协同的愿望只会越来越强。

 

       献智未来、潜力无限,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广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壮美前景值得期待。

主办单位:广州人才集团                     运营维护:广州南方人才资讯科技有限公司(job168.com)
粤ICP备2021132743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96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