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周福霖:"这一生,要让中国人住上地震中不倒的房子" 

来源:新快报  作者:王娟  2021-07-12 13:09:00


■周福霖与工作人员交流。



■周福霖在办公室工作。



■周福霖在深圳赛格大厦振动测试现场。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福霖:一个诺言坚守了45年——

他,一生宏愿为抗震。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广州塔、港珠澳大桥等国家重大工程背后,都有他保驾护航的身影。

从1976年参加唐山大地震调查开始,他就默默下定决心:“我这一生一定要让中国人住上地震中确保安全的房屋。”45年来,他始终坚守这一初心。

在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后,58年教龄、82岁高龄的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福霖说:“这个荣誉属于集体、属于大家。”

■人物简介

周福霖,男,汉族,1939年6月出生于广东潮阳,1963年9月参加工作,198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为广州大学教授、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

他在近60年从事工程结构与抗震减震的研究与教学工作生涯中,为我国减震防灾创新技术——结构隔震减震控制技术体系的建立、应用与发展做出了奠基性、开拓性贡献,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以及科技报国的初心与使命。

周福霖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建设部劳动模范、广东省优秀教师、广东省首届南粤创新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突出贡献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荣誉称号和嘉奖。

八旬老人仍奋战在工作第一线

周福霖出生于广东汕头一个华侨知识分子家庭。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当时的机械工业部第四设计研究院。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发生7.8级大地震。震后第三天,女儿出生不到3个月的周福霖接到通知,作为设计院的代表参加唐山大地震工程结构考察调查研究组,前往唐山地震现场对工程结构及建筑的震害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

正是这次调查,让周福霖选择了一生的研究方向。他走了整整一天一夜,访谈地震幸存者,一位老人哭着问他:“为什么地震来了,房屋都倒了?”面对地震后的残垣断壁,周福霖擦干眼泪,默默下定决心:“我这一生一定要让中国人住上地震中确保安全的房屋。”

从此,周福霖踏上了为人类建造地震灾害中安全建筑的研究创新之路。

1979年,周福霖参加了工业人员出国留学选拔考试,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项目,前往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师从著名的地震工程学家 S. Cherry 和 S.F. Stiemer,进行工程结构抗震、隔震和减震研究。

1983年国外留学生涯即将结束时,周福霖面临新的抉择——是回国还是留在加拿大?

唐山地震的经历总在脑海浮起,他想起自己许下的诺言——“要让更多的中国人住上抗震房、安全房!”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的家园,在遥远的东方。我的家园,有富饶的土地,有锦绣的山河……我的家园,古老的土地已经苏醒。人民需要我,民族需要我,祖国正在呼唤我,我要投向祖国母亲的怀抱!”

就这样,他带着整整13箱书本和资料,毅然回到祖国,踏上了矢志不渝献身祖国工程建设之路。

回国后第二年,周福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37年来,他始终坚守初心使命,一辈子坚持做好一件事,为中国人住上地震中不倒的房子倾注了一生的精力和热血。

如今,年已八旬的周福霖依然工作在第一线,并且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积极参加党支部组织生活,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

带领团队攻克“卡脖子”技术

走进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宁可备而无震,不可震而无备”12个大字令人瞩目,这正是周福霖为祖国人民建设“不倒屋”理想的写照。

这些年来,周福霖勇挑国家民族赋予的重任,在工程隔震、减震控制领域进行了前沿性、开创型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多项,获得了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项,攻克了一系列“卡脖子”技术,创造了众多工程界的“奇迹”。

他和团队研发的隔震减震控制领域新理论新技术,为国家超级工程建设保驾护航;他带领抗震中心技术团队主持研究港珠澳跨海大桥工程的隔震减震设计,为我国大型跨海桥梁采用隔减震技术提供范例。

近年来,他带领技术团队先后完成了广州塔的抗震与风控制系统、故宫博物院文物隔震、汶川灾后援建、核电站隔震技术保护、北京地铁上盖大面积住宅隔地震、汕头地震区海底隧道隔震减震,主持建造我国首栋隔震建筑楼房获评“中华之最”。

他还曾兼任联合国工发组织隔震技术顾问、国际隔震减震控制学会(ASSISI)主席,曾主持联合国、中国国家科学基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等科技研发项目,致力于提升中国技术在国际领域的话语权,带领我国专家及技术人员,参加国际标准《国际隔震技术标准》制定编写,主持参与编制了国际通用的隔震产品《建筑弹性滑板支座》标准,带领中国迈进了国际隔震与减震控制领域领先行列。

立下隔震技术发展第三个里程碑

在周福霖的不懈努力下,我国目前隔震建筑已超过15000栋,涵盖我国大部分省份。

2008年汶川地震后,周福霖投入到抗震援建第一线,作为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参加了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的抗震减灾会议,为灾后重建制定抗震标准及指导性意见。事后,广东省委授予他“广东省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当地政府特授予他“汶川县荣誉市民”称号。

此外,芦山县人民医院门诊大楼因采用隔震技术设计,在2013年四川雅安芦山地震中完好无损,成为全县唯一的急救中心,挽救了成百上千重伤人员的生命。

周福霖还在汕头市设计建成我国首幢采用叠层橡胶支座的隔震住宅楼,被联合国工发组织顾问评价为“世界隔震技术发展第三个里程碑”。

周福霖不仅在科研攻关上尽心竭力、付出毕生心血,在培育人才方面更是春蚕吐丝般毫无保留、倾心付出。2011年他把获得广东省首届“南粤创新奖”所奖励的500万元奖金,全部交给抗震中心技术团队使用,支持中青年老师和研究生的科研工作。

周福霖用高尚品德影响、教育周边广大党员和师生,培养了多位国家隔震减震领域的领军人才和青年学者;他指导的大批研究生和本科生已经成为业界的骨干和精英。广州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福霖班”,由他担任总班主任和总导师。他定期举办师生见面会,还为“福霖班”每一名毕业生颁发毕业证书。

几十年来,他坚守三尺讲台,每学期必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讲思政课,教育引导学生成长。在耄耋之年,周福霖仍奋斗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辛勤耕耘在隔震减震领域的最前沿,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不悔誓言。

主办单位:广州人才集团                     运营维护:广州南方人才资讯科技有限公司(job168.com)
粤ICP备2021132743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96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