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为人才创新“减负松绑”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作者:蔡洪帅  2021-06-08 09:12:36

近日,在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管理改革不能只做‘加法’,要善于做‘减法’。”人才活力是人才创新的源泉,一些地方搞人才评价导向不明确,习惯把学历、资历、职称作为人才评价“硬指标”,“无厘头”报表审批;有的开展人才项目评审,摆卡设障、环环叠加,让人才疲于应付。心无旁骛抓创新,需要打破惯性,为人才减负松绑,破除捆绑科学家手脚的“繁文缛节”,畅通耽误人才精力的“关卡堵点”,让各类人才甩掉包袱、轻装上阵,才能凝聚起创新创造的澎湃活力。

精准评价“减负担”。人才评价管理机制是人才成长的“风向标”。评价导向抓得准、树得正,人才活力才能持续迸发。地方要改变以静态评价结果给人才贴标签的做法,“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根据科技研究规律和人才类别特征、成长规律,让用人主体、学术机构、领域专家等多元参与,形成有利于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体系。要理顺人才管理职责,重点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赋予专家人才更大的研究创新路线决定权、自主权,避免部门拍脑袋、专家看眼色。

资源保障“破僵局”。推动创新资源有效配置,才能形成科技创新的“强大后盾”。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探索灵活的薪酬保障、荣誉表彰等体制机制,让创新人才名利双收。要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管理方式,建立更为宽松灵活的经费管理制度,赋予人才更大的资源支配权,探索“揭榜挂帅”“赛马竞技”等模式,做到不论资历、不设门槛,既重金激励外引,也支持本土创新人才,既奖励重大科技变革,也保障基础研究突破,以人才活力带动“从0到1”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优化服务“解顾忧”。攀登科技高峰,是一条充满挫折的荆棘之路,只有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解除人才后顾之忧,才能让人才心无旁骛、甘坐冷板凳。要深化联系服务人才机制,畅通人才服务通道,关心人才日常生活,解决好住房就医、子女就学、家属就业等实际困难,让各类人才安心舒心。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包容那些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敢于冒险的“个性”人才,激励那些自由畅想、大胆假设、挑战前沿的“冒尖”人才,为科研人才撑腰鼓劲,振奋人才精气神。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州市委组织部)

主办单位:广州人才集团                     运营维护:广州南方人才资讯科技有限公司(job168.com)
粤ICP备2021132743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96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