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2020中国肿瘤学大会在广州开幕:院士专家共议“肿瘤防治,赢在整合”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朱晓枫 黄锦辉  2020-11-16 14:06:10


11月14日,2020中国肿瘤学大会在广州开幕,图为人文专场。


11月14日,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广东省抗癌协会承办的2020中国肿瘤学大会(CCO)在广州开幕。此次大会集结了20余位院士、2000余位顶尖肿瘤学专家学者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肿瘤学领域精英,围绕“肿瘤防治,赢在整合”的主题进行交流和探讨,共同推动肿瘤诊治等领域的发展。

“全院士阵容”主持主旨报告

作为中国肿瘤学领域最顶尖的大会,中国肿瘤学大会主旨报告环节每年都是最受关注的环节之一,经过层层遴选确定的9名主旨报告者,现场分享了中国肿瘤领域的最新进展。主旨报告环节由“全院士阵容”主持,包括钟南山院士、樊代明院士、郝希山院士、詹启敏院士、于金明院士、王红阳院士、赫捷院士、樊嘉院士、陈孝平院士等。

主旨报告有哪些亮点?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教授围绕高发于中国的特色肿瘤——鼻咽癌(占全球47%)临床诊治关键问题,通过35年的自主创新,研究成果将鼻咽癌生存率由20世纪90年代的60%提高到84%,达国际领先水平。他的研究还提出化疗的最佳时机是“放疗前”,改变了沿用18年的国际诊疗路径;提出化疗最佳药物是“吉西他滨+顺铂双药”,成为新的国际诊疗标准,全世界推广应用。

北京大学血液研究所黄晓军教授分享了白血病精准治疗的“中国方案”。针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难点,黄晓军团队通过阐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诱导免疫耐受的新机制,创建系列新技术,最终形成全球首个单倍型移植体系,首次实现HLA不合程度与临床疗效无关,首次证明单倍型相合移植治疗白血病优于化疗,与HLA全合移植疗效相同。

如何在肿瘤治疗的同时保留生育能力?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小华教授在确保肿瘤安全性和提高妊娠率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临床革新,使得根治性宫颈切除术(ART)患者5年生存率达到98.6%。此外,乳腺癌、结直肠癌、霍奇金淋巴瘤等肿瘤都有生育力保存措施指南,甚至遗传相关肿瘤可以通过PGT(胚胎植入前遗传检测)技术阻断该癌基因的再遗传,为癌症患者生育力保存带来了曙光。

血管靶向治疗是医治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李凯教授阐明了单靶点药物诱发耐药的重要机制,确认了可灵敏反应“血管正常化”窗口期的实用标志物,提出了克服单靶点血管药物诱发耐药的最佳策略,以精准单药治疗大幅度提高了耐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生存率。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力教授、曾木圣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雷群英教授、虞先濬教授、浙江省肿瘤医院陈明教授等专家学者也带着最新成果亮相大会主旨报告会场。

征文投稿量创历届之最

据介绍,本次大会是2020年我国肿瘤学领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覆盖学科最全、影响力最广的学术会议。大会设立主旨报告和人文专场主会场,院士论坛、名家外科专场、学科前沿专场、科技奖人才奖专场、科普大赛、青年医师辩论大赛、东盟国家肿瘤整合医学论坛、中澳双边学术会议等8个主题会场,以及80个专题分会场。大会共收到13553篇征文,投稿量创历届之最。

在人文专场,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阿里健康董事长兼CEO朱顺炎、《最强大脑》主持人蒋昌建就互联网与医疗如何互促互进进行了讨论。院士论坛则有20位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医学院士,围绕各自领域的前沿话题、最新理念等进行主题演讲。大会还颁发了2020年度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中国肿瘤青年科学家奖。

同期,300余位肿瘤康复患者还参加“同一天一起行”健步走活动,700余位公众参加大会组织现场科普大会。截至目前,2020CCO万人科普系列活动已举行过百场线下科普活动,辐射14个省份百余个城市,覆盖人群超过百万。

“整合医学是医学发展的必然方向。肿瘤不是单因素、单病因的,它是多阶段、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樊代明院士说,仅靠一种治疗手段的单打独斗不能起到彻底作用,只有整合资源力量与学术思想,通过全方位的努力,才可能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疫情下,面对新变化,必须建立整合型的健康服务体系才能应对未来的挑战。“相信此次大会的举办,将为肿瘤医学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主办单位:广州人才集团                     运营维护:广州南方人才资讯科技有限公司(job168.com)
粤ICP备2021132743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96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