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青托”工程青年科技人才魏韬:以生动科技新闻促进微生物基因工程教学

来源:广东科技报  2019-07-22 09:18:09



魏韬(右一)在上海学术会议上领奖。



魏韬在作学术报告。



魏韬与其团队成员合影。


魏韬 1989年4月生,硕士研究生导师。2016年获得中山大学微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同年入选华南农业大学“优秀博士人才计划”,引进到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生物工程系。2019年于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开展访问学者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微生物代谢工程、合成生物学及发酵工程等领域的基础与应用研究,主攻课题方向为微生物高效合成表面活性素抗菌脂肽体系的构建与蛹虫草菌种活力与虫草素合成网络的改造。

现作为主要参与人主持广州市科技协会支持的“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参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的研究,主要负责微生物菌种选育研究工作。现已发表SCI期刊收录文章15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5篇。已完成构建以葡萄糖为底物的无抗性标记的产左旋多巴大肠杆菌工程菌,产量为8.9 g/L,达到发表所在日期的世界最高水平。开发蛹虫草CRISPR基因编辑系统,为食用菌领域的第二套CRISPR系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关于微生物基因工程领域的研究,来自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生物工程系的硕士生导师魏韬博士表示,大众对微生物学或基因工程从业者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穿着白大褂,捣鼓着各种荧光试剂的科幻作品人物形象。因此,很多人一听微生物、基因工程这样的名词,都会有既“高大上”,又讳莫如深的感觉。但其实,该学科的应用成果已普及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疾病预防时接种的疫苗、护肤品和营养保健品的核心组成。甚至,某些一次性塑料水杯,其实都是用微生物的产物制成的。今年4月获得2019年广州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青年科技人才称号的魏韬从2009年开始进实验室,并从事微生物基因工程研究。目前从事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已有十个年头,对于微生物基因工程研究的社会化应用有很深的体会。

产品遍地开花的生物专业,不是一个差专业

魏韬表示,由于微生物基因工程的研究成果大部分是直接在原料型企业中转化,因此社会大众大都认为该专业方向的研究成果较难落地转化为实际应用。“大家都觉得这专业不接地气,是就业红牌专业,‘21世纪是生物的时代’就是一句笑话”,魏韬说,“这也反映出本专业的大众科普还是严重不足的”。“其实很多人在吃的保健品辅酶Q10、加酶洗衣粉里的蛋白酶、癌症治疗中的蛋白药、近来特别火的护肤品成分烟酰胺,都是微生物基因工程市场的产品”, 魏韬进一步表示,“有时我很羡慕会计专业的老师,因为他们的学生都知道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而我们专业的同学,大部分连行业里‘人工高、福利好、干活少’的公司有哪些都没听说过。很多同学怀着浓厚的兴趣来读大学,最后装满一肚子的怨气毕业”。

魏韬向记者介绍,自己对学科的兴趣,其实最早起源于小时候家中长辈带着看《动物世界》栏目、逛动物园和植物园,以及阅读各种如《十万个为什么》这样的科普书籍。而到了高中,随着各类必修课程的学习,他逐渐明确了自己未来要从事生物学研究的理想。到了大一时,在一门专业前沿讲座课程里,他确立了自己未来要从事微生物基因工程研究的决心。如今一步步走来,成了大学里的老师,他依然热爱着这个专业。

“小时候我梦想在事业有成后能成立一个基金,去帮助那些有想法、愿意努力但条件困难的年轻人。现在的教学工作大概算是未来梦想的一个初级版本吧”,魏韬表示。

拓宽学生视野,将新奇有趣的科技新成果融入理论教学

“我上课应该算还可以吧,今年上课的时候,还有学生专门用Emoji表情编了一段我的授课内容发给我看”,魏韬表示。而对于职业能力的培养,除了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他表示,自己本科时任职大学社团干部的工作所学到的沟通表达技巧,对现在的教学和研究生指导工作有很大帮助。“我负责的课程都有教学大纲,但在实际的教学执行中,我会把科研工作里接触到的新鲜有趣的问题或结果,结合课程分享给学生,比如吐电子的微生物形成海防力场,比如微生物合成血红素做成的人造肉饼,比如微生物营养吸收的机制讲起来比较机械,我会和学生讲解,如果自己是一颗霉菌,该怎么吃一个汉堡包”。 

魏韬说,“记得自己两年前在课上初次跟学生讲人造肉时,还介绍到这是李嘉诚先生投资的项目。李嘉诚先生在媒体面前吃的人造肉汉堡,造价高达一百多万。而如今在美国的“汉堡王”快餐零售店,已经有人造肉汉堡在卖了”。 魏韬进一步表示,这样通过把自己近期看到的科技成果新闻报道等资讯融入教学实践之中,作为理论知识的有效范例来补充,会更直观生动和易于理解。

“现在很多时候学生学的东西和社会是脱节的,所以毕业后也就不知道自己能干嘛了”,魏韬表示。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他在授课时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看到的新奇有趣科研成果,写成400字左右、兼具专业性和通俗化的报道文章,并投稿到一些科普公众号去发表。魏韬说,“学完专业课,还能发朋友圈晒一晒自己的所学所得。个别厉害的还能赚一点点稿费,还是不错的嘛”。

补足短板提升实力,力争为国家科研贡献力量

谈及在研究工作中最开心的事情,魏韬认为不是拿奖或论文入选,而是在课题研究中,通过大量信息的整合推理,以及实验的推演验证,将众多信息点串联起来,得到新的知识的过程。“其实基因工程里很多文献资料刚开始看时我也是一头雾水,不知道作者在说什么。但在持续积累的基础之上,会不断归纳总结,就会在某一刻突然发现很多知识点可以连起来,变成一张脉络清晰的网络了。这时会很开心,也很有成就感”,魏韬说。“微生物基因工程涉及的研究对象和技术非常多,我所在的团队在虫草花等某几种食用菌(蘑菇)的基因组改造技术方面已经到世界领先的水平了”,魏韬进一步表示,“但有时我抬起头环顾大领域里的其他一些细分领域,又会很苦恼地觉得自己课题组的工作还不够完整,很多技术平台还有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的空间”。

“和身边的一些业内的前辈大咖交流后,我进一步感觉到自己在学科的细节知识、宏观认知与历史发展方面都还有很多缺漏和短板”,魏韬说,“我们这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太快了。我所在的学科领域有两个,一个是食用菌生物学,一个是微生物代谢工程与合成生物学。而作为一个博士毕业不久的年轻人,无论是哪一个学科,我有时都会觉得自己跟不上。学习真是一刻都不能停”。

但在教学和科研的双重工作压力下,魏韬仍表示很喜欢目前的工作与生活的状态。在工作上,与企业的考勤制度相比,在高校任职的他有较大程度的自由,可灵活地安排时间、兼顾在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生物工程系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而在日常生活里,魏韬也和同龄人一样,通过打篮球、打游戏等爱好与消遣来放松自己。“有些动漫的更新消息都是学生告诉我的”,魏韬说。

主办单位:广州人才集团                     运营维护:广州南方人才资讯科技有限公司(job168.com)
粤ICP备2021132743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96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