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周振:用“工匠精神”研制世界先进的质谱仪

来源:南方日报  2019-05-05 08:59:45

“从出国的那一刻起,我就明确地知道自己一定要回来。”2019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特聘专家,南粤工匠,暨南大学质谱仪器与大气环境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周振归国创业15载,潜心研发的第一台国产高端科学仪器实现量产,并首次应用于远洋科考,带回海洋生态在线数据,为雪龙号执行南北极科考发挥重大作用。

周振近年主持的国家863计划、国家重大科学仪器开发专项、广东省科技攻关等重点项目开发了近30种质谱仪产品,逐渐改变我国质谱仪生产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其创办的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突破业内多个“零纪录”,近年还成功将自主研发生产的高端精密质谱仪出口到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家。

国产质谱仪解决世界性难题

今年50岁的周振拥有化学、物理双博士学位,自1996年从厦门大学博士毕业后即赴德国深造。2002年,周振报名参加第4届“留交会”(即“海交会”前身),活动上,中科院傅家谟院士听完周振的阐述,当即向他抛出“绣球”。得益于傅家谟院士的牵线推荐,周振被聘为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2004年,周振落户广州的头一件事就是制作第一台国产的高分辨率质谱样机,这对中国飞行时间质谱仪器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如今,周振主持的国家级、省级重大项目科研经费近亿元。而15年前,初创团队仅4个人,带着一箱资料、一箱零件和100万元启动资金要做出国产的质谱仪器,谈何容易。

“就算砸锅卖铁,也要把事情做成。”手握成熟技术的周振意识到,质谱仪研发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产业化。“像环境、食药安全、医疗等跟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六成以上的检测监测工作都要使用质谱仪,每年进口额上百亿元。”周振迅速地划定了三个产业研发领域:生命科学、材料检测及环境保护。

极高的研发淘汰率让周振的团队多年来如履薄冰。2006年,周振得到国家863计划支持,240万元科研资金投入到环保质谱仪研发,随后研制的PM2.5飞行时间在线源解析质谱仪在业内名声大噪。

周振对这件“明星产品”研发的关键细节记忆犹新。“当时核心团队的几个研究员进入最后攻坚阶段,我们琢磨了很久,那天有个同事灵机一动,推断也许是剂量放多了,轻轻转了一下样机旋钮。没想到,就在那天测出了PM2.5颗粒。”

这套系统研发成功,周振的团队用“欣喜若狂”形容。它不仅解决了如何捕捉霾的来源这一世界性难题,还把解析颗粒物的工作效率提高到以秒计算,每小时可处理7万个颗粒物数据。此前,传统的方法对大气PM2.5来源解析时间长达3个月。因为技术参数高,这套质谱仪备受全球同行青睐,并出口美国。

至2018年末,禾信仪器自主研发的PM2.5源解析质谱仪累计销售4亿元,应用于全国150多个城市大气环境监测。

推动百亿级产业集群落地广州

目前,禾信仪器近300人的团队有1/3的员工从事研发。穿行在禾信公司的研发车间,周振指着数以十计的工作桌台上细小而庞杂的仪器零部件说,“每张桌子上摆放的都是几百万的项目”。

研发投入大、周期长,让周振在谈及自己一手创办的企业未来走向时显得审慎,他也承认科创企业过度依赖以创始人为核心的关键技术掌握者,并非长久之计。身为团队的“灵魂人物”,周振更看重自己的“师者”身份。至今他坚持每年从暨南大学招收研究生,累计系统培养超100名本土专业质谱技术人才。

当前,国内和质谱仪相关的上下游产值约300亿元,高端质谱仪器带动的科技研发将创造出上千亿元的社会效应。周振透露,下一步将在穗发起设立质谱产业联盟,筹建“粤港澳大湾区高端科学仪器创新中心”——集产业研究院、技术研究院、科学仪器企业孵化器、应用示范平台、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科普教育平台六大功能的国际级创新平台,将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最终形成一个百亿级的科学仪器产业集群。“加快科学仪器国产化替代的进程,把我们的市场份额由现在的2%提升至20%。”周振说,这也是他下一个10年的奋斗目标。

“国家需要的地方,就是我们为之奋斗的方向。”周振回首15年扎根广东的逐梦之路,他很庆幸选择了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创业之初就获得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毕竟我们是少数有机会在国外学到关键技术,还有机会学以致用的海归学者,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幸运。”

主办单位:广州人才集团                     运营维护:广州南方人才资讯科技有限公司(job168.com)
粤ICP备2021132743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96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