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全国各城市来深引才:深圳正从“人才高地”变“人才枢纽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9-04-16 10:22:45


4月14日- 15日,第17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在深圳举行。


4月份是求职旺季,这两天召开的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被推向高潮。11万人次涌入深圳会展中心,从中可以看到求职风向标。此外,引人注意的是:全国各城市来深圳集中展示,除了展示人才优惠政策,还展示各地科创项目,通过综合性的优势组合拳来“博出位”。

为什么“敢”来深圳招人?如何跟一线城市P K薪资待遇?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深圳已经显现出“人才高地”转变为“人才枢纽”的定位,“流动的湾区”则带来人才互动更多可能性,最终助力经济的发展,深圳在其中依然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各地组团来深

打“待遇王牌”吸引高层次人才

越来越多人想来深圳工作,这是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上释放的第一个信号。但是越来越多年轻人,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看工资高低、公司稳定,而是看长远、看发展,因此通过这个大会了解其他城市的优势,继而选择深圳以外的城市工作,这样的年轻人亦不在少数。

南都记者在展会现场发现,有来自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组团参加,宣介各地引才引智政策与创新创业环境。其中,山东、河北、江苏、广东等省均组织大规模代表团参会交流。

在安徽代表团的展位上,负责人表示,目前安徽围绕引进高端人才出台了各种举措,对于符合安徽发展方向的科技团队,最高可以获得1000万的项目资助。“我们目前主推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比如量子信息、量子通信这个领域。此外,安徽也有一些有名的汽车品牌,如奇瑞、江淮等,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人才也是我们欢迎的。”

安徽代表团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对于高层次人才来说,更看重的是干事创业的平台,随着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落地,一批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交叉前沿研究平台都将落地安徽,这将为安徽带来足够好的平台和机遇,“科技创新团队来了之后,我们还会提供很多生活便利的政策,从买房、子女入学、看病等方面都将享受绿色通道。”

“下一个深圳”带来机遇可能性

多重利好吸引人才注意

不光是开出种种优惠条件,各城市还纷纷展示出自家的城市规划,深圳打出“下一个深圳”的旗号来吸引年轻人注意。

例如拥有雄安新区的河北省,就把雄安带来的机遇作为引才的条件。将于2022年举办冬奥会的河北省将聚焦专业人才引进。河北代表团负责人常女士表示,目前河北发展的两件大事,其一是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其二就是2022年在张家口崇礼举办的冬奥会。“雄安新区需要规划建设、城市建设这方面的人才,冬奥会的举办则需要专业技术方面的人才,如教练员、运动员、服务管理人员、服务保障人员等来为我们展开培训。”常女士表示,在引才引智方面,他们将考虑从俄罗斯、加拿大、韩国等举办过冬奥会的国家进行专业人才引进。

比起已经进入相对成熟阶段的深圳,“下一个深圳”对于年轻人的诱惑在于目前还不算太高的房价、更多更快的升职机遇、人才竞争的优势明显等等。在“下一个深圳”的名单里,不仅仅包括雄安,还有青岛、苏州、珠海等在排队。

在珠海展厅,珠海驻深办副主任欧阳刚告诉南都记者,珠海有以格力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这方面也是在人才交流大会上招才引智的重点,同时珠海是大湾区里面唯一同时接壤港澳的城市,能够紧密对接港澳资源,港澳在金融科技方面领先内地,这也是珠海与港澳合作的重点。

“珠海在金融扶持方面,设立规模10亿元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重点扶持高端人才种子期、初创期项目。”欧阳刚介绍,这是珠海在扶持金融产业方面的一个亮点。其次,粤澳中医药科技产业园落户珠海,借助这一平台,珠海也在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在会上也重点关注了中医药人才。

湾区内城市引才

强调“外溢”、“流通”和“互补”

同样是湾区城市,珠三角其他地区来深引才,比起湾区以外城市,还更多强调“外溢”和“流通”的概念。江门市人才工作局的陈伟告诉南都记者,他去年博士毕业,刚刚经历过求职不久。对比大湾区珠三角9市的人才政策,他感到江门非常重视人才工作。在广东省,江门和深圳是唯一两个单独组建人才工作局的城市。

“有时候人才看重的不仅仅是待遇,越是高端的人才,越希望被重视,找到能够发挥自身才能的平台。在这一方面,江门给予了人才发展的足够空间。“这也是陈伟最终选择在江门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看重在江门未来的发展空间。陈伟认为,大湾区各个城市之间的人才政策大同小异,关键还是要重视人才的发展。作为江门百名博(硕)士引育工程首批引进对象,如今他既是江门人才工作的从事者,也是江门人才政策的受益者。

惠州则表示,能跟深圳形成产业链上的互补,也将给专业类人才带来更多“流动”的可能性。相关负责人介绍,惠州构建“2+ 1”现代产业体系,瞄准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和生命健康产业;广州打造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产业集聚高地,计划到2022年产业规模年均增长15%以上,总规模超万亿;澳门围绕“国际级中医药质量控制基地”和“国际健康产业交流平台”两个核心目标推动中医药国际化;深圳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机器人、微电子、生命健康四大产业。

在场不少城市代表告诉南都记者,在他们看来,深圳越来越像一个“人才枢纽”,通过粤港澳大湾区这一平台,对接项目、对接合作的同时,也给予更多人才机会,让过去“地域性”的人才变成“流动性”人才,因此他们来深圳引才,引的不仅仅是人才还有项目和合作,最终实现共赢。

深圳去年投入2 .4%GDP用于研发

致力吸纳国内外高端人才

面对这么多优厚的条件,深圳是否担心人才被吸纳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在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开幕式的一席讲话,或许能够回答这一问题。王伟中说:“我们坚持以更具竞争力的制度体系引才,出台了落实党管人才实施意见和‘鹏城英才计划’‘鹏城孔雀计划’,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不断增强。截至目前,全市认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近1.3万人,各类人才总量达548万人,占本地人口的1/4。”

对于高层次人才的吸引,深圳拿出来的是每年安排不少于30%的财政科技经费专项用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目前来看,深圳已计建成9家诺贝尔奖实验室,以及其他各类创新载体2190家。2018年,深圳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了4 .2%。同时,深圳正在积极争取布局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为一流人才的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搭建更好的平台。

与此同时,南都记者还注意到,大会同期,还举行百名海外博士深圳行(简称“百博行”),是本次活动的亮点,组委会拟邀请300名博士携带优秀项目到当地政府走访考察,与深圳各区进行项目对接,最终以促成项目落地。这些博士基本集中在美国、英国、日本、德国、加拿大、法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及地区,研究领域涵盖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学、计算机通信、环境建筑工程、机械动力等等。也就是说,深圳释放出瞄准国内外高端人才的信号明显,而未来这些人才也将不仅仅助力于深圳发展,更助力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发展。

主办单位:广州人才集团                     运营维护:广州南方人才资讯科技有限公司(job168.com)
粤ICP备2021132743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96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