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唐潇潇:潜心探索呼吸疾病发病机制

来源:广东科技报  2019-04-09 09:08:18


唐潇潇


唐潇潇,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PI、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引进人才、“南山学者”特聘教授、广州市高层次卫生人才(医学重点人才)、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肺纤维化与肺结核病研究方向负责人、肺纤维化学组组长,第十五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广东推荐的候选人之一。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

人物话语

唐潇潇:当追求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就不会满足于之前取得的一些成绩。

在作出一些成绩之后,社会会给你一定的认可和肯定,感谢这种认可,但荣誉不是追求的目标,也不是研究的出发点,把事情做好才是初衷。荣誉的产生意味着一个过去时,是它对你之前成果的肯定和认可,所以我们需要一直向前看,不能盯着那些已经过去的成绩。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在城市的死亡率中占第3位,而在农村则占首位。基于呼吸系统疾病的危害性与严峻性,唐潇潇展开对呼吸系统的相关研究,目前主要研究肺纤维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疾病发病机制与呼吸道宿主防御机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原创性科研成果。

漫漫医学研究路:呼吸健康是人类生存的重中之重

唐潇潇本科学的是生物工程,本科毕业后才开始走上医学研究的道路,在香港中文大学硕博连读,开始研究呼吸疾病的发病机制,她说,这样可以研究出一些有效的治疗手段,并与临床结合起来做一些转化,可以使得益的人更多,所以本科毕业以后就选择了医学作为读博的专业。

而选择呼吸作为研究方向,其实也是一个机缘巧合,唐潇潇读博期间的实验室主要是做上皮细胞功能以及在某些疾病中的作用研究,唐潇潇当时的导师主要做的是上皮细胞在生殖系统方面的研究,她坦言道,导师当时并没有开展呼吸疾病方面的研究,但刚好有一个合作的课题是关于呼吸疾病的,所以整个实验室只有她是做呼吸疾病和上皮细胞这方面研究,随后也一直在这个方向走下去。

在香港读博期间,唐潇潇获得了杰出研究奖学金后赴耶鲁大学进行了半年的学习工作。在获得博士学位后,想要在科学的领域中获得更广阔视野的唐潇潇,选择了在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进行博士后深造。在美国,唐潇潇所在的是美国科学院院士领衔的世界顶尖实验室,唐潇潇继续开展呼吸疾病和上皮细胞功能方面的研究,七年内做出了许多成绩,并将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

2016年,唐潇潇回国,许多高校向她抛来了橄榄枝,但唐潇潇最终选择了广州医科大学作为事业发展的平台。唐潇潇说,来到广州是因为这里拥有中国最顶尖的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平台--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呼吸领域泰斗人物钟南山院士。来到广州医科大学之后,以唐潇潇为学术带头人的肺纤维化方向的研究团队组建了起来,并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目前已获得诸多进展,如已找到一些可辅助肺纤维化诊断的新的生物标志物,希望未来对解决肺纤维化“诊断难”这个难题有所贡献。

兴趣是最好的“稳定器”:热衷研究的“全天候猫头鹰”

唐潇潇作为一个杭州人,身上有一种江南女子细腻与温婉的气质,但唐潇潇同时也给人独立、自信的科学家风范。谈到在美国的经历,唐潇潇直言:那段时间非常艰辛,一般人受不了,若无恒心,仅从功利的角度出发是很难能忍受的。“就我而言,如果没有对研究的激情以及决心和毅力,也无法想象自己可以在异国他乡坚持这么多年,更无法承受如此高强度的科研工作、接受这么多的困难和挑战。”

在美国做囊性纤维化(一种致死的遗传性疾病)研究时,需要用到新出生的小猪。刚出生的囊性纤维化小猪由于肠梗阻很快就会死,必须在它死之前取材或做完研究,尤其是一些体内 (in vivo) 实验的研究更要争分夺秒。但小猪的出生时间是无法控制的,经常在深更半夜就出生了,这时候实验室一个电话过来,唐潇潇就得马上从床上爬起来驱车20多分钟赶到实验室,唐潇潇说:“别人的研究可能只是先取材后续再检测,但是我的研究除了马上取材还要紧接着做实验。”所以唐潇潇为了实验连续工作二三十个小时的事情常有发生。当时的美国导师知道唐潇潇经常半夜出动后,开玩笑说她像一个猫头鹰一样在晚上工作,但其实并不尽然,唐潇潇笑说,猫头鹰是昼伏夜出的动物,只在晚上出动,但她除了晚上要做研究,白天也一样要正常工作,可谓“全天候猫头鹰”。

唐潇潇回忆说,爱荷华的冬天只有-20℃,有时候下大雪,半夜起来整个车已经埋在雪里了,所以就要用铲子把车从雪堆里“刨”出来。她坦言道,现在说出来感觉轻松,其实当时真的很辛苦。而也是为了做好这项研究,唐潇潇在做实验的两年内都没有回国看望父母家人。

研究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唐潇潇同样也会遇到瓶颈。呼吸道细菌感染和引发的炎症是囊性纤维化致病、致死的主要原因,因而知道其呼吸道中哪种宿主防御机制缺陷进而引发感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一直以来这都是一个难解之谜,因为呼吸道宿主防御机制众多且当时没有方法可以独立检验这些机制。唐潇潇为此做了无数次尝试,最后终于建立了一种可以体内检测呼吸道杀菌力的方法,进而又找到了囊性纤维化呼吸道缺陷的关键宿主防御机制,从而完成了一项重要的突破性研究。在美国的七年,唐潇潇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多篇代表性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唐潇潇也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作特邀报告并获得国际大会优秀论文奖、最佳基础科学论文入围奖、最佳海报奖及青年科学家奖等奖项,受到国际同行广泛关注和肯定。



唐潇潇和研究生们。


对于科研工作的艰辛,唐潇潇表示,对于自己所做的研究始终保持着一种兴趣和热情,“它有趣并且值得投入,目前我在肺纤维化方面做研究,如果能够发现一些好的诊断以及治疗手段,这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

遵循自我:我们年轻人没有理由不去努力

回国后有人会问唐潇潇为何选择回国,她常常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因为她觉得回国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好像不需要理由。去年在青海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原子城)参观学习的时候,看到“两弹元勋”彭桓武院士的一句话,“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要理由”。唐潇潇当时觉得很有同感。“以后如果再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也准备这么说了。”她笑说,“其实我当时出国就是想出去开阔自己的科学视野,接受严格、系统的科研训练,学成后还是要回来的,我还是更想在自己的国家切实做一点事情。”

面对生物医学这条不容易的科研道路,谈到职业选择的问题时,唐潇潇则认为职业的选择没有好坏、对错、贵贱之分,只要是适合自己的,自己认定要去做的,追随自己的内心就好了。别人的建议、寄语可能并不适用于你,不如多听自己的“心语”。这么多年来,唐潇潇也是一直遵循着自己的内心走到了今天,从一开始选择生物工程后到香港攻读生物医学博士学位,再去美国进行博士后深造,家人给了她一些建议,但实际上做决定的还是唐潇潇自己。

在广州医科大学,钟南山院士给了唐潇潇很大的激励。钟南山院士现在已经八十多岁,本应安享晚年,但他还是干劲十足,可能比有些年轻人还忙,每周还有门诊、视频大查房,并经常出差,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唐潇潇说:“他八十多岁都可以如此对事业保有激情,我们年轻人没有理由不去努力。”。

虽然在美国做博士后研究时也指导过学生,但真正作为一名老师,唐潇潇是从两年前回国才开始的。她说一般大家都会喜欢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因为这样的学生聪明、勤奋、听话,对老师来说,教这些学生比较省心、省力,但她发现实际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那么“传统”的学生,唐潇潇表达了对有特点的学生的尊重,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他可能不符合传统意义上对好学生的定义,但也不能把他定义为一个差学生。而且唐潇潇觉得恰恰是那些非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让老师有更多的成长。因为这些学生“非传统”,各有特点,作为老师需要更多地思考,在不断地实践中找到更适合和这些学生交流、沟通、让他们成长的经验和方法——正所谓“因材施教”,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会成长。“所以,我觉得现在不论遇到怎样的学生都比以前有心里准备了,先找出这个学生的特点,再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教学方法。我也还在不断地摸索、思考中。”唐潇潇笑说。

除了学习工作,唐潇潇的一大爱好就是旅行,但多年来学业与工作占据了唐潇潇生活的大部分时间,爱好旅行的唐潇潇也只能在工作之余忙里偷闲走一走不同的地方,在美国,唐潇潇已经在将近二十个州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她喜欢个性化地去发掘每个地方的风景和文化,在攻略的基础上再去发掘可看之处,很随意地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走走看看,发现一些不一样的风景。每到一个地方也喜欢去探访当地的大学,她认为学校是快速了解当地教育和文化的一个窗口。对于一位科学家,旅行的意义是什么呢?她说:“走的地方越多,越会感觉这个世界是如此之大,未知的东西也很多,自己其实很渺小,这就会把自己放在一个比较低的地方,从而比较谦逊和低调,另外也会增强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包容性,因为看过很多不同的风景,见识了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就会变得更加包容。”在旅途中,唐潇潇也会尝试许多有趣新奇的项目,上山可以滑雪,下海可以潜水。

主办单位:广州人才集团                     运营维护:广州南方人才资讯科技有限公司(job168.com)
粤ICP备2021132743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96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