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周岱翰荣获“国医大师”称号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翁淑贤、梁超仪   2017-06-30 08:57:55



周岱翰



    第三届国医大师表彰活动昨日在北京举行,全国30位中医名家被授予“国医大师”荣誉称号,其中就有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的周岱翰教授,他是继邓铁涛教授和禤国维教授之后广东省第三位获此殊荣的中医大家。近日,周岱翰还获得了“南粤楷模”称号。

  周岱翰,1941年5月生,广东汕头人,1966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中医专业,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他从医51年,是新中国成立后较早从事中医药治癌、中西医结合抗肿瘤临床研究的学者。他开创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开设和推动中医肿瘤学高等教育,诠释“带瘤生存”,更新治癌理念,首创国内肺癌中成药“鹤蟾片”,擅长治疗肝癌、肺癌、肠癌等晚期恶性肿瘤。

  我接触到了一些肿瘤病人。许多鼻咽癌颈部转移患者,经过放射治疗后皮肤溃烂,痛苦不堪。用草药治疗以后,却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这给了我很大启发。

  中医药在治疗肿瘤方面,缩小肿瘤的效率虽然不如西医立竿见影,但是多数病人治疗以后身体改善,虽然肿瘤没缩小,但原来卧床的现在能够下地活动,生存时间延长。

  找我的病人,大多数是中晚期的、耐药的、复发的、转移的,因此,对待每一例病人都要了解一大串的病史,治疗经过,根据全身状况、局部肿瘤情况,制定适宜的治疗、康复方案。

  周岱翰出生于广东汕头的一个医学世家,受家庭熏陶立志从医,1960年考入广州中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参加医疗队,在广东的县级医院锻炼,接触病患多为外感内伤等小恙,但也不乏癌瘤大症。也正是在那个时候,他接触到了一些肿瘤病人。许多鼻咽癌颈部转移患者,经过放射治疗后皮肤溃烂,痛苦不堪。用草药治疗以后,却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

  “这给了我很大启发。”周岱翰说。基层患者缺医少药、治癌乏术,激发了年轻的周岱翰的求知欲,促使他努力钻研包括肿瘤病在内的多种疾病的诊治方法,探寻中医攻克癌症之路。

  1976年,他调回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教研室,一面跟在岭南名医周子容、关济民老先生门下继续提高中医造诣,一面搞科研,翻遍学校图书馆、资料库,参与广州地区肿瘤科研项目,从事中医治癌研究,并于1979年作为当年内地第一批学者到香港讲学,交流恶性肿瘤的中医辨证论治经验。

  在广州中医学院相关领导对开展中医治癌的支持下,周岱翰1978年开始筹建肿瘤研究室,并在附属医院开设肿瘤专科门诊,成为我国较早从事中医药治癌研究、中西医结合抗肿瘤临床探讨和开设中医肿瘤学专科教育的学者之一。

  “有了这样的基础以后,我和当时的华南肿瘤医院(现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签订科研协作,每周两天到病房开中药(当时该院无中医科),我也在他们的病房里了解西医治疗手段,为后来我在一附院开展肿瘤病房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正是在一点一滴的努力下,1987年周岱翰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建肿瘤科病房,2002年创建二肿瘤科,目前已迅速发展为具有四个肿瘤病区,共189张床位,拥有高级职称20余人,是国家重点专科、省重点学科,是华南地区的中医肿瘤龙头科室。他当之无愧地成为岭南中医肿瘤事业的开拓者与奠基人。

  发挥中医优势 倡导“带瘤生存”

  早在20世纪90年代,周岱翰提出“带瘤生存”的观点。他首次较全面地为自己提出的“带瘤生存”下了定义:在治疗的漫长过程中,当邪正对峙、邪难压正的情况下,可以出现“带瘤生存”的特殊阶段。

  周岱翰指出,过去西医的肿瘤疗效评价标准是持续一个月以上,肿瘤完全消失就叫完全缓解,如果肿瘤缩小一半,无新的病灶出现,就叫部分缓解。这种评价标准只看有效率,不看生存时间和病人现在的生活状况。中医药在治疗肿瘤方面,缩小肿瘤的效率虽然不如西医立竿见影,但是多数病人治疗以后身体改善,虽然肿瘤没缩小,但原来卧床的现在能够下地活动,生存时间延长。传统以杀灭、清除癌瘤组织为目的的西医治疗模式,对老年的肺癌病人和原发性肝癌并不适合,因为他们大多身体虚弱,病情隐匿,一旦发现,几乎都为中晚期病例,并发症多,伴随着内脏功能的损害。此时应该选用最佳的个体化支持疗法,治疗的目的不只是消灭肿瘤,而是着眼于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周岱翰认为,提高中医药的治疗参与率有助于提高中晚期癌症的临床疗效,从观念上摒弃肿瘤的“过度治疗”,使无法治愈的肿瘤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而“带瘤生存”,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医治疗模式。

  倡导人文关怀 治癌病也治“心病”

  如果要为周教授贴小标签,“加班”是必需的一个。他为了细心诊治,每看一位病人需要20~30多分钟,上午的门诊要从8点工作到下午2点多;下午出诊常常要延续到晚上9点左右。

  他常对跟诊的研究生讲:“找我的病人,大多数是中晚期的、耐药的、复发的、转移的,因此,对待每一例病人都要了解一大串的病史、治疗经过,根据全身状况、局部肿瘤情况,制定适宜的治疗、康复方案。”

  今年3月,肿瘤中心住院部一位患者出现感染性休克,必须转送ICU病房做进一步监护救治。周教授闻讯立即赶回病房查看患者情况,细心的他留意到这位患者自入院便出现明显的情绪低落,敏感而脆弱。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周教授将她留在原病房并亲自指导抢救。经多个日夜的不懈努力,医护团队终于将她从死亡线上拉回。周教授常讲,许多肿瘤病人同时患有内科疾病、精神心理病患,除了要治机体上的病,还需要治心理上的病。


主办单位:广州人才集团                     运营维护:广州南方人才资讯科技有限公司(job168.com)
粤ICP备2021132743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96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