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招商引资20条”重磅发布

来源:南沙投资、南方+、南沙开发区投资促进局  2024-07-03 15:58:47


招商引资该

“招什么”

“怎么招”

“靠谁招”?

广州有了“新攻势”。

      6月28日,广州市投资发展委员会办公室正式揭牌,当天对外发布了“广州招商引资20条”,即《关于新时期推动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意见》(下称《工作意见》)。

      这份《工作意见》耗时良久,委员会办公室“苦练内功”,梳理了北京、上海、深圳、苏州等地100多份、1000多项条文政策文件,结合先进城市做法及广州实际最终形成。

      《工作意见》干货满满,从重构招商体系、强化招商统筹、创新招商模式、凸显招商优势、加强队伍建设等5个方面提出20条措施,其中提到要实施全市招商项目“首谈制”,首谈区洽谈超过一定期限仍无实质性进展的项目,由市投资发展工作机构统筹,严控各区通过“政策比价”洽谈项目。

      当精心招引的项目落地开花,核心科技缔造“国之大者”,产业链上龙头企业“龙飞凤舞”,家门口有了日夜期盼的品牌“首店”……招商引资既关乎经济,又牵动民生;不仅事关现在,更决定未来。

      所以,这份重磅政策的出台也意味着,广州再次吹响了布局未来的招商引资“冲锋号”。



1+3+3联合作战招商体系的“密码”

      为了破除“疏于运筹、各自为战”的思想,《工作意见》开篇,广州就提出了以一组数字——“1+3+3”,是广州联合作战招商体系的“密码”。

      “1”是指市投资发展委员会这一“总指挥”。

      委员会将确定投资促进领域的发展规划、重要实施方案等重要政策文件,统筹全市产业招商任务、重大项目用地及空间载体、重点招商项目布局,考核指导各区、市产业主管部门、要素保障部门做好项目引进落地工作。

      明确了总指挥后,体系又确立了3员“大将”,即三大招商主体主战。

      第一支招商主战队伍是市投资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市投资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作为全市招商工作的参谋部、特种兵、督战队,既要谋划大项目、抓重大项目,又要强化招商策划、统筹协调、投资推广、项目引进、考核激励等职责。

      第二支招商主战队伍是各区招商机构,各区立足本区产业规划和产业特色,开展区域招商,拓展项目来源,推动项目落地。市级招商为区级招商叠加赋能。

      第三支主战队伍是市属国企招商平台,主要以广州金控等两家本身具备招商和投资职能的特色国企为重点,加强政企联动,实现以投促引、招投联动。在此基础上,结合产业特点,调动全市40余家具有招商功能的市属国企积极性,打造招商合作矩阵。

      最后一个“3”是三类协同主体“联动”招商。

      第一个“联动”是联动相关各行业主管部门,如市工信、科技局等,发挥其丰富的市场、资源、应用场景优势,主动招商、服务和保障招商。

      第二个“联动”是联动各类投资主体,以商引商、以链引商。

      第三个“联动”是联动国内外各中介机构,对接国内外产业咨询机构、商协会等专业组织,鼓励其提供项目投资信息及招商服务,作为市场化招商的重要支撑。

      问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关乎广州未来经济发展“产业矩阵”应该怎么摆,“招商蛋糕”应该怎么分,“1+1>2”的效果如何保证?

      《工作体系》给出了指引:要握指成拳,下好“一盘棋”,才能提升广州的竞争力。

      在招商实际工作中,广州将坚持“按产业分,按企业跑,按项目招”。市投资发展委员会结合招商主攻方向,针对市级重大招商项目,组建“市投资发展工作机构+行业主管部门+各区政府+市属国企”联动的产业招商“小分队”。

      区域发展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剧,但凝聚合力就能战胜困难。为了凝聚招商合力、保障招商有序进行,广州特别提出了要统筹招商流程、招商秩序、政策协同

      招商秩序

      《工作意见》提到,要统筹招商秩序。这意味着,市级项目线索精准匹配与主导产业、要素环境相适应的区,实施全市招商项目“首谈制”,原则上首谈区洽谈超过一定期限仍无实质性进展的项目,由市投资发展工作机构统筹。

      政策协同

      而统筹政策协同则将放大政策集成效应,严控各区通过“政策比价”相互抢项目。

      “作为招商统筹的重要抓手,我们计划高标准建立招商数智化系统。”广州市投资发展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前期,广州已与相关机构进行深入沟通,基于大语言模型技术及产业大数据,优化提升收集项目、研判项目、管理项目等多种功能,为全市招商人员提供准确、高效、直观、自动生成的投资分析及辅助办公服务,打造全国AI招商“天花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
主办单位:广州人才集团                     运营维护:网才科技(广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1132743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96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