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市英东中学校长胡国胜接受记者采访,他表示,在推进粤港澳教育合作上,应深入开展姊妹学校交流合作活动。“目前,穗港澳姊妹学校缔结仍有提升空间。”胡国胜建议在制度建设完善、交流形式、培训工作方面持续发力,助力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融合发展。
近年来,广州大力推进粤港澳中小学教育交流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共缔结 371 对穗港澳姊妹学校(园),其中穗港 317 对,穗澳54 对,并形成了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统筹协调、协作推进模式,是全国、全省较为领先的城市。
成效显著,但仍有巨大发展潜力。在胡国胜看来,目前,姊妹学校交流出现了缺乏具体政策指引以及活动内容、形式缺乏创新等情况。
“目前大多‘姊妹学校’,双方本身了解甚少,加之无具体政策指引,合作到期后的续签或退出管理也无章可循,基本不了了之。”胡国胜表示,在实际交流中,因时间短暂,多数学校只能按双方学校介绍、参观校园、进入课堂听课等固化的程序“走过场”。
对此,胡国胜建议,广州争取“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支持,与香港教育局和澳门教育及青年发展局共同研究制定《穗港澳姊妹学校交流合作指导意见》,包括缔结学校的准入资格与选配、双方开展交流合作的指引、协议到期后的退出或续约、定期活动和交流分享、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办法等,为穗港澳姊妹学校开展教育交流提供指引。
同时,安排广州市教育局具体落实,与香港特区教育局、澳门特区教育及青年发展局协商共同设立“穗港澳姊妹学校交流合作小组”,负责统筹穗港澳三地中小学、幼儿园资源,让三地更多学校牵手结对。
此外,在丰富交流形式方面,应广泛挖掘各区的文化优势和特色,以文化为纽带举办文化交流和国家安全教育活动,“可以借助体育、文化、科技等平台,持续开展穗港澳青少年品牌交流活动,譬如穗港澳三地中学生各类体育赛事、穗港澳 STEAM 科技竞赛等活动。”胡国胜说。
在教师交流方面,胡国胜提议,可分批安排教师与学校管理人员到姊妹学校驻校跟岗,充分了解双方学校在教育教学与学校管理方面的优势和经验,既可加深两校的“姊妹情谊”,也为后续交流活动提供更加切实可行的计划与方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