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涪陵】以人才赋能先进制造业和产业科创高地建设
涪陵地处重庆市中部,座落于长江和乌江交汇之处,被誉为“乌江门户”,拥有“六山一水三分田”的独特地形地貌,常住总人口110.46万人,以“乌江门户”“世界榨菜之乡”世界第一水文站“白鹤梁”和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而闻名,是重庆主城都市区重要战略支点城市。
涪陵作为重庆老工业基地,拥有规上企业346户,其中传统产业占比超80%,在新发展阶段面临着亟需转型升级、创新动能支撑不足的问题。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由于地域因素,涪陵受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人才虹吸”影响较大,如何有效地引育、用好、留住人才,以人才赋能高质量发展,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以产引才明导向 做好引才“护航员”
产业是人才的基础,人才是产业的灵魂,推动高质量发展,重点在于做好产才融合文章,围绕“产业地图”绘制“人才地图”,聚企成链、以链引才、链强才兴,让人才与产业同频共振、同轴共转。
引导思想、压实责任,激发企业引才“内动力”。我们加强对企业高管的思想引导,2023年分四批次组织重点企业400余名高管开展经营管理业务等专题培训,引导其学习先进经营管理理念,不断增强企业家作为“掌舵人”的人才储备战略意识,“抓人才就是抓创新,抓人才就是抓发展”成为广大企业家的思想共识。同时,坚持“抓书记、书记抓”,建立“一把手”抓“人才第一资源”清单体系,推动区属国有重点企业负责人以上率下抓人才工作,并通过季度晾晒机制推动各项工作任务闭环落实。
摸清需求、靠前服务,提高企业引才“精准度”。我们围绕全区“2349”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1238”产业科创体系建设用才需求深入调研,以“链主”企业、领军企业为重点,广泛征求意见,形成并发布8个产业领域33大类急需紧缺人才专业目录,为企业引才提供精准指导。同时,积极组织开展“才聚涪州·就在当下”“才聚涪州·引雁回巢”等系列专项引才活动,近三年来,通过“线上+线下”“专班+专场”方式助力企业靶向引进急需紧缺人才800余人。
强化扶持、政策磁吸,增加企业引才“成功率”。我们制定了人才新政“黄金十条”,对企业从引才奖补、创新发展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激励。其中,单个企业每年累计可享受最高100万元的引才奖补,对企业引进的顶尖人才(团队),以“一事一议”方式给予综合支持。同时,对企业引进的符合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目录的博士、硕士以及相应职称和技能等级人才给予安家补贴,通过真金投入、政策叠加,助力企业把更多优秀人才引进来。
完善机制搭平台 用活人才“一池水”
企业是用才主体,人才汇聚于企业,可有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从而有效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因此,要充分发挥企业在用才方面的主体作用。
为企业授权,健全技能人才等级自主认定体系。我们深入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制度改革,激励企业开展技能人才等级自主认定,人才行不行由企业自己说了算,实现技能人才规模、素质双提升。截至目前,涪陵区累计建成用人单位(企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11所,指导企业成功开展技能等级认定4068人次,全区高技能人才突破6.5万人,技能人才实现规模、素质双提升,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厂、中化重庆涪陵化工有限公司等单位涌现出多名全国技术能手和市级技能大师,成为产业人才队伍的中坚力量。
助企业立项,完善创新人才科研活动激励机制。我们大力鼓励支持企业人才开展创新创造,聚焦主导产业科创基地等创新平台科研项目,评选认定创新团队,并按照A、B、C等次,分别给予总额30万元、20万元、10万元项目研发经费支持。近年来,全区各企业多项技术实现创新突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涪陵白涛新材料科技城成功创建国家级高性能塑料及树脂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万达薄板、太极集团等15户企业荣获重庆市企业创新奖,数量居全市第一。其中,重庆华峰化工创新开发尼龙66全产业链制备技术并实现工业化,入选2023年度重庆市十大科技进展。
帮企业搭台,提供人才创新创造干事创业舞台。我们积极支持龙头企业打造企业技术中心、产业创新中心,高起点、高标准谋划建设慧谷湖科创小镇,围绕绿色低碳、生命健康、智能科技等产业科创方向,全力打造以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导向的科创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集聚地、产业创新策源地,引进重庆华峰新材料及碳中和创新研究院、重庆涪陵页岩油气与新能源科创产业园研究院等16家高端研发机构入驻,初步形成以优质平台吸引集聚优质人才的良好态势。成功举办2023中国(重庆)国际智能建造、国际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等产业创新大会,为企业与行业领域专家搭建重要交流合作平台。
以才为本优环境 植好栖才“生态林”
人才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脊梁,不仅要“引得来”,更要“留得下”。我们坚持从人才需求出发,积极塑造“服(涪)到位、零(陵)距离”人才服务品牌,全力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让各类人才在涪安居乐业。
大力营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社会环境。为加强对企业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我们深入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34名市管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专家和科技工作者76人。同时,重视企业家身体健康,组织开展“关爱企业家健康公益行动”,为企业家发放“关爱企业家健康公益行动”天使暖心卡。在生日之际送上祝福,并大力宣传企业人才爱党报国、敬业奉献的先进事迹,以身边事感召身边人,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大力营造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我们坚决破除“四唯”倾向,以主要贡献、职业能力、学术水平、道德操守为准绳,突出价值创造导向,分主导产业、科技创新等5大类别,经营管理、技术技能等9大领域,高质量选拔第六届“涪陵人才”93人,其中企业入选人才51人、占比54.8%。同时,引导企业避免简单以学术头衔、人才称号等确定薪酬待遇、配置科研资源的倾向,健全合理体现人才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以科学合理、规范透明的人才制度留住人才。
大力营造待遇适当、保障有力的生活环境。我们大力开展人才服务提质增效行动,全力构建覆盖全区、上下贯通、精准高效的人才服务体系,积极解决人才在安家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保健等方面的“关键事”“揪心事”,持续增强人才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涪陵页岩气田作为我国首个商业开发的大型页岩气田,涪陵区累计投入4.5亿余元改善基地场镇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努力解除专家人才干事创业后顾之忧,页岩气多项开发技术突破国外封锁,实现创新突破,助力气田累计产气突破600亿立方米,有力保障了长江经济带沿线上千家企业和两亿多居民清洁用能。
(作者是重庆市涪陵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李学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
主办单位:广州人才集团 运营维护:网才科技(广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