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山东寿光:奏响乡村人才振兴“三部曲”

来源:大国人才  2022-06-10 15:52:38


奏响乡村人才振兴“三部曲”

创新提升乡村振兴“寿光模式”

 

山东省寿光市委组织部

 

近年来,寿光市立足现代农业发展实际,把破解人才制约因素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不断强化高端人才引领,创新人才培育机制,优化人才生态环境,集聚了一批引领农业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和实用人才队伍。目前,寿光引进培育省级以上农业领军人才34人、农业高端技术人才(团队)152人,农民技术人员总量达到2.5万人,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0%

 

深化开放招引渠道

 

为乡村人才振兴发展注入“高端智力”

 

实施重点人才工程“选才”。聚焦现代种业、智能装备制造、高效设施农业等产业需求,精准实施“鸢都”和“泰山”等重点产业领军人才工程,不断集聚高端产业领军人才。目前,全市农业企业合作院士11人,引进培育省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人选34人。同时,以赛代评,连续举办三届寿光市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引进落地高端农业创业人才36个,4个项目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农业机器人智能控制芯片研发、人工智能智慧设施农业等项目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条。

 

发挥菜博会品牌效应“引才”。依托菜博会品牌影响力,每场活动、论坛都嵌入人才元素,在第22届菜博会期间,先后举办国际设施园艺研讨会、中国蔬菜产业大会等26场人才活动,邹学校、李天来等院士以及620多名专家教授来对接考察、技术指导,集中签约总投资51.7亿元人才、技术项目15个,展示国内外蔬菜新品种300多个,引进种植模式80余种、新技术100多项。

 

打造科创载体平台“聚才”。发挥农业龙头企业主体作用,先后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20多家省级以上科研院所建立深度产学研合作,推动国家现代种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中国农科院寿光研发中心等12家“国字号”平台落地。依托省部共建的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成立了4名院士领衔的专家团队,启动了118项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研制工作,日光温室番茄、黄瓜2项全产业链行业标准获农业农村部发布,填补了国内空白。

 

健全完善培育机制

 

为乡村人才振兴发展夯实“本土力量”

 

实施本土人才培育计划。健全完善寿光乡村之星、寿光文化之星等本土人才培育支持政策,出台支持寿光乡村教师、寿光乡村医生等乡村公共服务人才培养、评价、激励办法,不断吸引各类人才、技术、资金等现代生产要素下乡,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目前,全市自主培育各级乡村之星109人、文化之星164人、镇村卫生专业人才2708人、中小学教师6700多人。同时,依托农村干部学院、农民夜校等平台,开设40门农业课程,编写19本“寿光特色”农学教材,轮训农民30万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128人。

 

实施农技推广人才培强计划。从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科院等33所高校院所选聘103名专家教授担任企业科技副总、乡镇科技镇长,选派72名省级科技特派员以及组织120多名专家和农技人员长期深入农村社区、田间地头、种植大棚,举办各类技术培训、专题讲座等220多场,解决农业技术难题1600多个,实现了搞活基层、用活人才、激活发展的多赢效应。目前,全市拥有农技人才332人,农民技术人员总量达到2.5万人。同时,寿光积极融入全国脱贫攻坚大格局,先后在江西井冈山、陕西安塞、四川北川等地建设了大型蔬菜基地,寿光常年有8000多名技术人员在外指导蔬菜生产,向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提供了农业问题集成解决方案,全国新建大棚中一半以上有“寿光元素”。

 

实施桑梓人才计划。发挥寿光在外人才众多、回报家乡愿望强烈的优势,着力打好亲情牌、乡情牌,建立3700多人的桑梓人才库,先后到北京、上海、济南等地举办桑梓人才项目对接会、高校院所博士寿光行等活动50多场,与北京大学、济南大学、青岛科技大学32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建立桑梓引才工作站11家,聘请桑梓引才大使25人,引进人才技术项目102个,共建济南大学寿光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等新型机构、校企研发中心13处。同时,实施农村优秀在外人才“雁归计划”“寿光英才回归计划”,平均每年吸引3200多名青年人才回寿光创新创业,选聘176名在外人才回村任职、143名优秀青年回村担任村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目前,寿光大约有10.7万人种大棚,其中“70后”“80后”“90后”占到53.7%,较好地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问题。

 

优化提升服务保障

 

为乡村人才振兴发展增添“阳光雨露”

 

强化政策扶持力度。先后出台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方案、扶持蔬菜种业发展等专项政策17项,对蔬菜种子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新品种选育、科研基地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进行扶持,落实基层人才安居工程、大学生生活补贴等政策。目前,寿光国产蔬菜品种市场占有率由2010年的54%提高到现在的70%以上,繁育种苗17亿株,成为全国最大的种苗繁育基地。

 

强化实训平台建设。围绕提升乡村人才经营管理能力、生产操作水平,整合培训资源,配套建设国家级星创天地3家、省农科驿站6家、省级农民培育实训示范基地2处、乡村振兴示范站25处,引进淘宝大学、拼多多大学等第三方培训机构落地运营,打通乡村人才成长的“快车道”。充分发挥实训基地作用,每年举办农业科技大讲堂、农业技术讲座等活动近百场,培训全国各地各类农技人才2万多人次,培训各类农村干部1.5万人次。

 

强化金融服务支撑。加大对乡村人才发展的金融服务模式,出台精英人才创业计划、人才创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等,对创新创业人才给予资金和股权投资支持。针对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开发蔬菜合作社资金链交易平台,现已拓展农业合作社890个,绑定新型职业农民、农业技术带头人等3.7万户,交易金额11.2亿元,既解决了传统卖菜打白条、回款慢的问题,又解决了菜农缺少抵押物贷款难、银行放贷风险大的问题。联合农商行推出“菜乡e贷”“人才贷”等信贷产品,每名农业人才给予20-1000万元的授信额度,从贷款申请到发放仅需要5分钟的时间,打通了农业人才资金需求的快速通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
主办单位:广州人才集团                     运营维护:网才科技(广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1132743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96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