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保障报:人才活水汇南粤 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今年,广东部署开展“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为人才与企业搭建起“双向奔赴”的桥梁。一场场活动、一个个offer、一句句邀约,都展现着广东视人才为珍宝的满满诚意,激发着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蓬勃生机与澎湃活力。
伟大事业呼唤人才,伟大时代造就人才。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从“制造业起家”到“制造业当家”,从“世界工厂”到“智造高地”,从“数字湾区”到“绿美广东”,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春天的故事”。功以才成,业由才广。随着产业升级日益加快,广东对人才的渴求更为迫切。广东省人社系统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创新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等品牌活动,助力稳就业、惠民生、促发展。
如今的广东正在形成天下英才聚南粤、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良好引才聚才氛围,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造、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
聚焦战略需求
打造青年人才“强磁场”
“百万英才汇南粤!”初春时节,广东吹响了引才聚才的集结号。在今年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广东发出了“求贤令”: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拿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岗位,吸纳100万名高校毕业生来粤就业创业。
四十多年前,“孔雀东南飞”波澜壮阔,而今“最强求贤令”激荡春潮。从“百万英才汇南粤”的群贤毕至,到千企竞发的求才若渴——这是广东省广纳贤才、聚才引智的生动实践,其背后折射的,是广东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的深层次跃迁。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广东正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孕育新质生产力,促进产业人才深度融合。
这里既有以广州、深圳、佛山、东莞4个万亿元级城市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也有发展潜力巨大的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三大国际科创中心之一,也是三大人才高地之一,横琴、前海、南沙、河套四大平台的政策红利为人才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区域创造活力持续释放,全省7.7万家高新技术企业、2.7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超5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为青年人才来粤创新创造搭建腾飞的舞台。
“公司在粤培育打造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梯队近6万人,近三年累计招聘高校毕业生超2万人。同时,倾力打造国家级科研平台,设立科学家工作室、博士后工作站等,为青年人才成长成才提供‘青云梯’。”南方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孟振平表示,如今,在80后、90后青年科技人才的努力下,“大瓦特·驭电”大模型等一大批世界领先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创新创造活力持续迸发。
东西南北中,发展到广东。广东省人社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统筹推进高层次人才、技能人才和青年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工作,着力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博士后人才是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广东共设立1187家博士后科研平台。2024年全省新招收博士后6041人,同比增长4.7%,在站博士后总量超1.5万人,累计招收博士后超5万人,在站规模和每年新招收博士后人数稳居全国第一。
为进一步壮大博士后人才队伍,广东人社系统启动“百家企业博士后创新平台培育计划”,今年将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领域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含分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超100家。同时,持续举办博士后学术交流和创新创业项目对接活动,促进产学研融合,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创新动能。
“在广东省、市人社部门支持下,近期我们已和省内有关高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进行初步对接。”珠海莫界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黄玮铮表示,公司作为首批培育单位之一,希望通过建设博士后创新平台,引育更多优秀的博士后青年科技人才,助力企业科技攻关和产品研发。
精准施策
构建人才引育“生态圈”
无论是传统产业提质升级,还是竞逐未来产业新赛道,广东亟需大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广东各地立足本地实际,多措并举做好引育留用大文章,全力打造人才发展新高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陈俊龙表示,广东在产业发展上可谓是软硬兼备,这种完整的产业生态蕴含着创业机遇,对各类人才展现出巨大的渴求。值得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正在积极寻找具备成长潜力的初创企业。这种资本与产业的良性互动,将为广东的产业升级注入新的活力。
近年来,广州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战略资源来抓,大力实施“广聚英才计划”,纵深推进产业人才开发工程,优化完善安居乐业保障政策,努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广州市汇聚“两院院士”和发达国家院士135人,高技能人才159万人,440余万名产业人才在这里打拼奋斗、发光发热。
汕头市人社部门创新实施人才驿站“支点工程”,构建“人才一产业一城乡”协同发展新格局,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在粤东建成“1+2+5+20”立体化人才驿站矩阵,创新打造“总站统筹+分站赋能+乡村振兴驿站扎根”三级联动模式,形成覆盖城乡的“15分钟人才服务生态圈”。围绕“三新两特一大”重点产业精准发力,以“金凤荟聚·向汕而行”品牌活动为纽带,促成118个人才对接合作项目签约落地,柔性引进高端人才1300余人次,超5万人次参与人才生态共建。
国家级非遗新会葵艺、“网红”侨都咖啡、侨乡特色文创产品……前不久,江门市人社部门将江门城市文化、优质高薪岗位和招才引智政策带进了“百万英才汇南粤”春季大型综合招聘会现场。
“在当今时代,新兴技术快速发展渴求创新人才的同时,传统工艺的传承同样亟需新鲜血液的注入。葵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发展具有双重重要意义:一方面,它承载着新会地区深厚的产业根基和实际需求;另一方面,非遗文化作为人类历史智慧的结晶,本身就值得我们全力保护。正因如此,我们学校开设了相关专业,系统培养了一批葵艺传承人才,他们坚守在这个行业,推动传统工艺向产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江门市新会技师学院党委书记王涛表示。
厚植发展沃土
营造人才成长“暖环境”
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段书乐是河南人,10年前,他在本科时期旅游时初次邂逅广州。当时的见闻,让他深深着迷于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经济活力和生态环境,就此埋下了南下发展的种子。
“近年来,广东各地政府为人才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支持政策,薪资待遇也相当优厚。让我振奋的是,这里的企业格外重视研发创新,在环保领域积极推动智慧水务、资源循环利用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这里还汇聚了众多高水平的研发平台,发展机会丰富,成长空间十分广阔,这些正是我选择来这里发展的重要原因。”前不久到广州求职的段书乐说。
为吸引天下英才来粤就业创业,广东汇集五“有”三“好”政策包,拿出诚意满满的激励政策,用“真金白银”和贴心服务向人才抛出“橄榄枝”。
毕业2年内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到粤东粤西粤北12市就业6个月,可申请省级就业补贴;来珠海求职的应届毕业生等青年人才,不仅可申请最长5天的免费住宿,成功就业后还可享受“第一年免费住、第二年租金三成、第三年租金减半”的住房保障;新引进入户惠州的应届毕业生,可享受最高1万元的落户补贴……广东以更加积极的举措发现人才,以更加有效的政策保障人才。
聚焦吸引高层次人才来粤就业,广东给出有竞争力的福利待遇和便利服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在站博士后,可享受两年最低共30万元的生活补贴;领军人才和青年储备人才在佛山可享受60万元-1000万元不等的扶持;在企业工作并被认定为江门市急需紧缺人才的,可享受最高150万元的综合性补贴;高层次人才可申请广东省人才优粤卡,持卡后可享受户籍办理、安居保障、配偶就业、子女教育等17项优惠便利服务,如首次参加职称评审可不受本人资历和任职年限限制申报相应职称等。从科研资助到生活关怀,这套硬核人才政策正在形成强大的磁场效应,将吸引更多海内外英才汇聚南粤。
为锻造一支高素质产业大军,广东人社系统持续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为技能人才成长铺就星光大道。在南粤大地,技能人才晋升的“天花板”正在被打破,“隐形门”逐一拆除——企业技能从业人员可以通过参加“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提升技能水平,拥有更宽阔的职业发展通道。
令人振奋的是,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正在形成。《广东省技能人才发展条例》《公交驾驶员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广东省人才优粤卡实施办法》……一项项务实举措让技能人才福利待遇与技能水平同步增长,促进“人才红利”加速释放,为广东“制造”进阶“智造”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春潮澎湃起,扬帆正当时。广东省人社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勇立潮头、接续奋斗,以人才驱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
主办单位:广州人才集团 运营维护:网才科技(广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