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实施方案,在全国技工院校大力推进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力争到“十四五”末实现“百千万”目标,即建设100个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专业,1000所技工院校参与实施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培训10000名工学一体化教师,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那么,实现“百千万”工作目标如何分阶段推进?带你了解。
在“十四五”时期,按照“以专业和课程建设为主线,以评价标准为指引,分阶段稳步推进”的原则,分三个阶段逐步推进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
第一阶段是重点推进阶段
开发、修订30个专业的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并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同时部署地方和院校开发其他专业的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
组织申报、确定第一阶段300所建设院校;
修订工学一体化教师标准和师资培训标准,组织遴选第一批工学一体化师资研修基地,并培训教师1500人次;
制定工学一体化课堂、课程、专业、院校评价标准,并于2022年底前公布。
第二阶段是持续推进阶段
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遴选公布第二阶段新增30个专业的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
新增300所建设院校;
组织遴选第二批工学一体化师资研修基地,培训教师3500人次;
开展优质课堂、精品课程、示范专业等评选活动,并组织相关交流活动。
第三阶段是全面推广阶段
2025年,遴选公布第三阶段新增40个专业的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
新增400所建设院校;
组织遴选第三批工学一体化师资研修基地,培训教师5000人次;
开展优质课堂、精品课程、示范专业、骨干院校评选活动,组织广泛的交流活动。
力争在2025年实现“百千万”目标,带动广大技工院校继续深入推进实施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