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一季报:广州高质量发展向“新”而行

来源:广州统计、广州科技创新  2024-05-13 16:20:32

       进入2024年,广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更加关注结构调整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一季度,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两头发力”,先进制造与现代服务“两业融合”,有效投资与新型消费“两端协同”,人气流量与市场活力“两相交映”的支撑下,全市经济运行平稳向好态势持续显现。

产业育新增强动能

       近年来,广州新旧动能加速迭代,今年一季度“3+5”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2223.90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1.1%,比去年同期提升0.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形成更有力的支撑。

       一是传统行业焕新。广州拥有多年积淀形成的都市消费品产业链与供应链优势,近年来,都市消费工业积极拥抱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模式,凭借生产要素创新赋能,传统制造行业正在重塑新赛道、焕发新活力。家电家居制造致力于含“绿”增“智”,智能消费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5%,影像投影仪、家用电冰箱、家用吸尘器、家用电熨烫器具等家电产品产量增长均超30%。

      二是新兴产业提速。重点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领域增长势头强劲。汽车产业在承压中自我革新,新能源汽车在连续三年快速扩张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实现产量超10万辆,实现产值增长30.7%,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充电桩等与之相关的产品也加快产出,产业配套基础不断夯实。电子产品制造业加快回暖,今年一季度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8.7%,其中,除已培育壮大的新型显示产业继续发挥集群效应、增加值同比增长16.0%外,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也正积厚成势、释放潜力,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集成电路制造增加值同比增长2.5倍、28.2%。医药制造业继续保持较好增长势头,一季度实现增加值增长11.8%,其中高附加值领域的生物药品制品增加值增长41.2%。

       三是未来产业落子。低空经济谋篇布局初见成效,目前全市拥有海格通信、泰斗微电子、小鹏汇天等商业航天应用端和附属链条上的龙头企业,集聚了亿航等50多家低空领域企业。一季度,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初露峥嵘,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21.4%。随着广州亿航取得全球首张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生产许可证,大规模商业化量产提上日程,将为广州深化未来产业布局、抢抓赛道注入潜在动力。

两业融合提升能级

       近年来,全市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加快融合,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链的培育构建,也为金融、信息、科技、商务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创造更多的场景和市场,带动有关领域释放增长潜力。

 

       技术支撑功能增强。数字技术应用广泛推进,1-2月(错月指标),规上互联网信息服务、互联网平台、集成电路设计、信息系统集成和物联网技术服务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4.2%、16.4%、43.1%、17.5%,一季度液晶显示屏、集成电路圆片、工业机器人、移动通信基站设备等信息技术产品产量增势较好,有力支撑更多经营主体“迈向云端”,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

有效需求释放潜力

       产业投资蓄后劲。工业投资延续快跑势头,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制造业投资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58.3%,比去年同期提升9.3个百分点,下属6个高技术制造业行业中,有5个行业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除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42.3%)、医药制造业(17.7%)两大重点行业投资继续延续良好增势外,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规模也迅速扩张,同比增长2.1倍,为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集群效应以及打造生物医药高地积蓄势能。重点项目加快落地开工,一季度新增工业投资项目195个,其中今年首季新开工计划总投资超10亿元工业项目14个,比上年同期增加5个,主要集中在动力电池、新型储能、半导体等新兴产业领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
主办单位:广州人才集团                     运营维护:网才科技(广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1132743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96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