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广州引才,为何打出“组合拳”?

来源:南方+客户端  2022-08-10 17:52:27
内容摘要:广州引才又有新动作。近日,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广州市公安局印发《广州市引进人才入户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下称《细则》),取消了全日制本科生、中级职称人员等入户的社保参保年限限制,在广州市有参保记录即可落户。

 

广州引才又有新动作。近日,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广州市公安局印发《广州市引进人才入户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下称《细则》),取消了全日制本科生、中级职称人员等入户的社保参保年限限制,在广州市有参保记录即可落户。

 

从出台广聚英才计划,到精准调整入户条件,再到实施差别化弹性入户政策。近年来,广州打出了一套引才组合拳,不断加快人才集聚,促进人口等生产要素更为自由合理的流动,以人才吸引的和辐射扩散的带动周边,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结构性的活力。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这座经久不衰的千年商都,始终保持开放、包容、务实的精神,广开进贤之路、广聚天下英才,擘画出城市与人才融合发展的美好图景。

 

致广大而尽精微

 

拉开时间的轴线,广州对于人才的渴望是一以贯之的。2019年,广州出台实施广聚英才计划,加快政策创新和体制改革,在全国一线城市中率先制定实施人才绿卡制度,先后推出各行业领域的专业人才项目。

 

之后,广州陆续出台《广州市引进人才入户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广州市引进人才入户管理办法》等人才引进新政,加大对高学历人才、专业技术类人才的引进力度。

 

新政进一步放宽了对全日制本科学历、研究生学历人才以及专业技术资格人才入户的年龄限制。同时,取消了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学历、高级职称人员以及择业期内的留学人员入户的社保参保年限限制,在广州市有参保记录即可。此外,新政首次将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接收和入户分离,来穗就业或创业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可直接到公安部门办理入户。并将产业领军人才纳入引进人才入户范围。

 

广州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新政没有采取一刀切降低入户门槛的方式,而是有所侧重的调整入户条件,定位为精准引才,体现了广州秉持开放理念,改善环境吸引人才的决心。

 

事实上,对于广州这样一座超大城市而言,既要强调城市的总体规模,又要实行精细化管理,解决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过密问题。

 

2020年底,广州在原有引进人才入户的渠道上,将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青年人才入户条件放宽为参保即可入户。同时,计划新增新的差别化入户渠道,只需大专或技校学历、28周岁以下且缴纳社保满一年,就可在广州7个非中心城区落户。

 

今年5月,《广州市人口发展及社会领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提出,广州将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放宽入户限制,实施差别化弹性入户政策,即广州将研究制定在市内不同区域间实施差别化的入户政策,以吸引更多年轻、高素质的工匠型人才到广州市郊区新区工作生活,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仅一个月后,《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广州(片区)实施方案》正式印发,广州片区将在花都区、从化区、增城区建构差别化入户政策,全日制大专生被纳入落户范围。

 

面向2025年,广州目标值为全市户籍人口约1120万人,常住人口约210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7%。可以看到,广州正一方面加大力度、优化机制、降低门槛,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另一方面重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区分,加速中心城区与外围地区的融合发展。

 

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政策具有阶梯落户性质,更有序推动人才流动,惠及的并不仅仅是高精尖人才,同样照顾到处于中层的人才。这也表明,广州既要引才,也要留人

 

适应城市长远发展之道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之一,广州凭借较快的发展速度、一线城市中最低的生活成本,保持人才稳定净流入。

 

去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广州全市常住人口1867.66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270.08万人相比,10年共增加597.58万人。目前,全市大专以上学历人才资源总量510万人,全市在校本专科大学生数量达130.7万人,居全国之首。在穗工作的两院院士和发达国家院士120人,近5年内增长73%。通过实施产业领军人才集聚工程、高层次人才支持项目等,广州已累计遴选产业领军团队80个、产业领军人才471人、产业高端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近1.2万人。

 

即便自身具有强大的引才能力,广州仍然在不断精准放宽入户门槛。此次更新印发的《细则》,取消了全日制本科生、中级职称人员等入户的社保参保年限限制,在广州市有参保记录即可落户。这也意味着,无论是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高级职称人员,还是全日制本科生、中级职称人员,抑或是留学人员,都能享受到同样的入户门槛。

 

这实际上是广州根据城市自身的发展战略、定位、目标,以及未来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引领作用,对引才制度所进行的一次调整和完善。华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谌新民认为,逐步改革和完善户籍制度,是我国人口管理政策的大方向。此次广州进一步放宽引进人才的门槛,就是对户籍制度宽松改革的自然延伸。

 

谌新民表示,人才政策的制定实施和产业发展紧密相连。当前,广州正处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广州提出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聚集发展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等高端制造业,这就需要大量本科学历人才和中级技能人员。把更多优质的人力资源聚集到广州来发展,也更加有助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展,也能满足当下国家关于南沙方案的落地实施。他说。

 

放松人口落户门槛,为人口流动解绑,降低城市人口流入挡板。实际上也是城市发展理念的转变,从行政手段干预转向更充分发挥市场对生产要素的调配作用,促进人口等生产要素更为自由合理地流动,实现高效公平配置。

 

在谌新民看来,人才不是成本而是资本,人口流动的背后是资本的流动,随人而来的是源源不断的创新力、消费力和生命力。所以,适当地调整、完善和放松人才政策,是把原先公共服务的压力转变成人力资本的财富,人口不仅自身带来资本,同时也在吸引资本的流动,是城市长远发展之道。

 

这也正是广州不断放宽人才落户门槛的逻辑,城市拼抢人才、人口,就是为了适应城市区域经济竞争的需要,积累人才和人口基础,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积极拥抱新经济、新消费,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构建广州都市圈人才统一大市场

 

从全球看,都市圈和城市群已经成为世界经济重心转移的重要载体,决定着未来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格局;从国内看,都市圈和城市群也是引领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主引擎、创新发展的主阵地

 

前不久,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发布了《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进一步明确广州都市圈等五大都市圈的地域空间范围。

 

从国际经验看,人口向大城市和大都市圈集聚是人口迁移的一般规律,特别是在城市化中后期。进入都市圈时代,大广州承担着重要任务,像东京、纽约等都市圈一样逐步实现同城、融城,进一步解决人口流动的限制。

 

广州都市圈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离不开外围城区的发展。按照十四五规划,广州将塑造人口空间新格局,推动城市副中心承载中心城区功能外溢,积极引导人口向新区郊区集聚,增强新城区人口经济承载能力。预计到2025年,中心城区(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常住人口约675万人,外围城区(白云区、黄埔区、番禺区、花都区、南沙区、增城区、从化区)常住人口约1425万人。逐步提升外围城区常住人口占比,较2020年增加约1.79个百分点。

 

由此来看,广州引才的组合拳并不是简单的抢人,而是新发展格局下广州为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都市圈、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交的一份引才答卷。这对于构建广州都市圈人才统一大市场、加速广州中心城区与外围地区、广州市与外围城市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姚华松说。

 

人们来到广州,在这里就业、生活,是持续地为城市发展做加法。广州作为超大城市,就不应止步于做加法,更要做优化,引导人口流动在不同区域之间形成更为优化的网状功能匹配关系。而广州持续调整和完善的人才政策就是以优化人口结构为抓手,调整不同区域的功能密度,将城市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和安全需要等协调统一。简言之,这是广州满足人口落户需求,本质是发展与城市定位和发展战略匹配的人才政策。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表示,人才将不是某个城市的竞争力,而是都市圈、城市群的竞争。中心城市在借助人才流动引领区域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

 

在去年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国家赋予了粤港澳大湾区新的使命——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广州,拥有大湾区内超过55%的高校和超过49%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任务更重、责任更大。

 

从上个世纪的星期六工程师,到如今的大湾区创新生力军;从广州都市圈到大湾区城市群,一张智力共享的网络加快铺展。人才吸引的和辐射扩散的无疑是广州作为大湾区核心城市的最佳印证,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参与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国际竞争积蓄力量担当支撑。

 

主办单位:广州人才集团                     运营维护:广州南方人才资讯科技有限公司(job168.com)
粤ICP备2021132743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96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