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中央一号文件三次强调高等教育
日前,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对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部署。4日,国新办举行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新闻发布会。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突出特点是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重点任务和全面部署相结合、年度性工作和阶段性安排相结合,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重点围绕解决乡村振兴的难点堵点、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政策和制度创新。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最后一节聚焦“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在延续“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基础上有一些新亮点。
亮点一:三次强调高等教育的作用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左停接受央广网采访时表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乡村人才振兴方面有一个突出的亮点,就是强化了高等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这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是第一次。其中,三次强调高等教育的作用:要加强高等教育新农科建设,加快培养农林水利类紧缺专业人才;发挥普通高校机构等培训功能,提高农民教育培训实效;推广科技小院模式,鼓励高校专家服务农业农村。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琦指出,文件提出“加强高等教育新农科建设”,旨在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加快新农科建设,加快培养农林水利类紧缺专业人才,更好地支撑服务农业强国建设。提出“推广医疗卫生人员‘县管乡用、乡聘村用’”,旨在引导卫生专业人才向基层流动,破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荒”难题,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出“实施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旨在优化调整教育资源,加快补齐乡村教育短板,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教育支撑。
亮点二:加大乡村本土人才培养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加大乡村本土人才培养,有序引导城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下乡服务,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现今越来越多的新农人来到乡村发展,据农业农村部数据,从2012年到2022年底,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累计达到1220万人;据《“十四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到2025年,这一数据将超过1500万人。
如何吸引更多新农人返乡入乡参与乡村振兴?张琦认为,要让“新农人”有盼头,拥有在乡村振兴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才会有更多人愿意回到乡村,参与乡村建设和发展。可以制定落实“新农人”扶持政策,将新农人纳入人才培养范围,设计专业培训课程、组织专班授课等,根据新农人的素质基础和产业特点,强化专业技能与经营管理培训,提高新农人创业能力。还可以加强对返乡创新创业人才的激励,或者提供专项人才培育计划和帮扶资金,为“新农人”提供后续帮扶支撑,降低新农人创业门槛,提高创业参与度。
左停表示,吸引新农人,首先要让乡村有发展前景、有发展潜力,这需要不断拓展挖掘乡村价值,这是吸引新农人的基本动力所在;其次要打造平台、创造空间,让新农人有施展的舞台,这方面需要农村改革的地方还很多。尤其是西部地区由于条件相对薄弱,需要下更大的力气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既要政府动员引导,也要提供足够的发展预期激励。
亮点三:首次写入科技小院
做好新时代乡村人才工作,加强人才引进、培育已成为各地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推广科技小院模式。这也是继2009年河北省周曲县全国第一个科技小院建成后,“科技小院”一词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省曲周县创建了全国第一个科技小院——白寨科技小院。一个院落、几间平房、三两学生,是科技小院的“标配”。规模虽小,但发挥着服务“三农”、振兴乡村的巨大作用。自第一个科技小院诞生以来,这一模式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成为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的重要平台。15年来,我国科技小院的数量已经数以千计,覆盖了超30个省份。
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副理事长张建华此前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科技小院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它通过将科技与农业结合起来,以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效益。这些年一共建了将近1000个科技小院,先后大概有1万名师生参与到小院当中,大概有八十多所涉农的高等院校参与小院的工作。我们的研究生长期住在生产一线,和农民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为我们的乡村振兴服务。
张琦解释,科技小院从科技和人才两端发力,解决科研与生产需求脱节、科技人员与农民脱节、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等问题。科技小院深入田间一线和产业前沿,与农户和产业技术人员一起在发展中做研究,用研究成果推动产业发展,推广高产高效技术解决小农户增产增收问题。
面向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绿色发展的重大需求,科技小院不但将“高产高效”技术应用于大规模的田间生产,还从技术上支撑起国家测土配方施肥等重大行动,推动粮食安全、资源高效和环境保护多目标协同实现。
张琦表示,下一步,高校要继续以强农兴农为己任,高质量推进新农科建设。加快构建多类型农林人才培养体系,主动对接乡村人才振兴新要求,校地联动着力提升学生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应用型农林人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主办单位:广州人才集团 运营维护:广州南方人才资讯科技有限公司(job168.com) |
粤ICP备2021132743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968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