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七年激荡再出发:创新之城交天下,风云际会正当时

来源:南方+客户端  2021-12-09 18:49:19


1210日,2021年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将在广州开幕。这是创交会落户广州的第7年。


2015年诞生的创交会是“有心栽花”的结果,并精准地踩中了时代的节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同年被首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创新创业呈现“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非凡气势。


作为千年商都,广州在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且拥有举办广交会等国字号交易会的成功经验和丰富的科教资源。同是国字号展会的创交会在广州举办,也成为历史的重要选择。


创新创业要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必须直面科技成果转化这道世界性难题,创交会因此而生。不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创新成果、人才、资本、环境以及产业等多因素交互博弈的过程,其促成交易的难度非一般商品交易可比。


为了办好创交会,广州发挥营商环境的优势,发扬“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闯劲,大胆探索出一条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路径。从首届1100个项目参展,到2020年超过3300个项目参展;从首届4个成果转化落地,到2020年实现超过163个项目转化落地,创交会已经成为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重要科技出成果转化平台。


2021年创交会曾因疫情防控需求三度延期,最终将在年底开幕,计划线下及线上展出的项目成果也再创新高,达到5000项。可以说,创交会历久弥坚与广州沉稳、务实、坚韧的城市气质是一脉相承的。


创交会的持续举办既表明了中国不断打造高效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的决心,也传递了一种信心:未来更多科技成果将应用在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充分涌流的创新力量必能助推中国号巨轮驶向光辉未来。


缘起何处?


201538日下午,中国科协和广州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广州与中国科协联合举办了中国创新科技成果交流会被写入协议。20155月,首届中国创新科技成果交流会在广州举办,并永久留在广州。


在这一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首次出现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修订后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也正式实施。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的积极性被大大激发,科研评价体系、改革科技成果处置、收益管理制度等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制度相应进行了调整,市场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决定性作用更是得到了法律的保障。整个中国再一次拥抱创新创业的热潮。


彼时的广州,正朝着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新目标而迈进。2015年,广州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超过了8420亿元,新增发明专利6000多件,比2014年增长了近50%2015年,广州市政府的财政科技支出也达到了71.7亿元,是2010年的近5倍。


不过,当时全国科研院所和高校每年完成的科研成果中,能完成成果转化并批量生产的只有20%左右。中国需要一场高规格的展会,让科学家和企业家坐在一起,打破产学研长期存在的隔阂。首届创交会举办并落户广州,正是回应了时代需求。


从第一年举办创交会起,广州市就指定广州市科协牵头承担创交会办会事宜。市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技术的商业化要求一个城市营造良好的市场和营商环境。中国科协选择广州,广州千年商都所积累下的优质营商环境是重要因素。


因此,首届创交会被誉为“科创”版的广交会,此后,“中国创新科技成果交流会”也更名为“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名称上的衍生和变化都表明了大家对广州和创交会促成交易的信心和期待。


摸索成长


科技成果交易转化不是买卖白菜或电视机。相比一般商品,科技成果不仅看不见、摸不着,其自身还有诸多不利于“快速交易”的特质。


广州举办创交会,几乎没有现成模式可以照搬,只能一边“摸着石头过河”,一边“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在首次办会前夕,中国科协组织专家来到广州调研,一位会展行家直言不讳,这类展会效果不大,第一年很热闹,后期会再而衰,三而竭。”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说。


现实的打击如期而至。在首届创交会上,海内外1100个创新科技成果项目参展。项目全部具有可转化和可交易性,且超过六成达国内领先及以上水平,但全年只有4个项目成功转化落地。


“我们起初基于企业的需求找科技成果,但发现很多企业不知道技术需求在哪里,也不知如何表述技术需求。他们知道汽车跑不快,却不知道问题在哪里。”市科协相关负责人回忆说。


摸索虽然会碰壁,但这种实践也是获得真知的必经之路。广州发展瑞华新能源电动船有限公司“三顾”创交会,便是生动的一课。这家公司攻克纯电动船关键技术之后,希望造出真正的船。他们连续参加了三届创交会,最终完成了对接船舶设计单位、对接船舶制造单位、实现签约落地的一系列环节。世界首艘2000吨级新能源电动自卸船由此于2017年底在广州诞生。


“我们因此明白,成果转化过程中有很多不断沟通、互相迁就、持续改进的过程。有些企业看上了某些技术,还未必有钱买,因此还需要资本的力量。”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


因此,致力于科技成果转化交易的创交会不再局限于一个展会,而是要成为融合创新成果、人才、资本、产业等多种因素的常态化平台。


永不落幕


从第二届开始,组委会便立志打造“永不落幕”的创交会,为全国的创新创业成果交易和转化打造一个综合型、枢纽型、集聚型的全国性平台。


第三届创交会确定了1+1+N”成果转化模式,即每年一届展会、一个创交会网络平台和N个常态化成果转化基地。这套模式最终构建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常态化平台机制。


组委会在成果转化机构、孵化器、科技园区设立了常态化成果转化基地,通过基地向企业了解科技需求,会前会后定期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成果推介、交流对接活动,使对接活动更精准到位,目前创交会已成立成果转化基地66个,初步形成了覆盖粤港澳大湾区的服务网络,甚至在北京、上海、杭州等中心城市落地。基地定期开展成果对接会、项目路演会等活动,不间断地将风投资金、技术专家、科技成果送到企业家门口。这相当于一个个“小型创交会”,成为支撑创交会平台效应的重要支点。创交会每年通过成果转化基地举办各种活动超过80场次。


科技成果具有广泛的外延性。成果的内容除了专利的文字记载内容,还包括实验数据、技术秘密、技术诀窍等。为了从源头上确保成果转化的顺畅性,创交会则发动各级科协、国家级学会、科研院所、高校,借助港澳台地区和国外科技团体、广州市驻国外办事处,联系科技工作者征集项目,寻找企业急需的、可转化性强的科技成果,按重点产业进行分类建立成果库。


目前为止,创交会征集的项目成果总量已经达1.7万个。“创交会网上交易服务平台”可以提供大数据平台服务,并举办线上路演对接,实现智能化匹配供需及精准推送。


创交会还通常以举办常态化资本对接会的方式,积极引入投入机构与金融机构深入参与。今年11月,一批在创交会上“尝到甜头”,对创交会充满信心的投融资机构自发组织成立“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项目投融资联盟”,为优秀科技项目提供投融资服务和金融授信服务。目前已有北京创势资本、广州民营投资、建设银行广州分行、保利(横琴)资本等50多家金融机构和投融资机构参与。


随着创新成果、人才、资本、产业等因素的更加紧密的协同,创交会促进成果转化交易的链条日益完善且运转高效。据统计,创交会6年共计展览展示创新创业成果2万多项,促成700多项成果转化落地,产生交易金额500亿元,仅20192020两年就促成中小微企业孵化落地100多家,帮助创新创业项目实现投融资近70亿元。


创新枢纽


广州成就了创交会,创交会也让广州朝着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目标更进一步。530日,在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会上,广州入选“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名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入选城市。


“科创中国”正是中国科协为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而打造的服务品牌。中国科协正式批复的《广州市建设“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实施方案》提出,广州要以国际技术交易服务中心建设为统领、以创交会成果转化模式为特色,全力打造科技经济融合的全链条服务平台,推动“科创中国”各项工作落实。


“科创中国”众多试点城市中,广州正是以“会展赛服+技术交易”模式打出特色从而脱颖而出,创交会的加分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从科技成果转化所取得的成就来看,创交会同样助力广州打造成为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城市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城市,让枢纽的地位更加稳固。


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2020年全国技术合同交易数据显示,北京的技术合同成交额以6316.16亿元蝉联全国第一;广州为2256.53亿元,在全国城市中排名仅次于北京,位居第二。其中“十三五”时期,广州技术合同成交额已经实现近7倍的大幅增长。


2020年广州地区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为2089.09亿元,同比增长70.57%;同时,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1633.09亿元,同比增长82.30%。这都表明广州科技创新对外辐射能力和吸收能力均持续增强。


广州的跨国技术交易同样成为一抹亮色。2020年广州地区从境外引进的技术合同成交额147.6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9倍。创交会正是广州吸收国外创新要素的重要平台。


每年的创交会上,“一带一路”国际成果展区经常火爆。比如因为参展的以色列项目众多,创交会将持续设立“以色列日”专题活动。以色列驻广州总领事劳霈乐长期推动更多以色列企业来到创交会。


劳霈乐表示:“通过创交会,来到广州进行创新合作的以色列企业越来越多。以色列早年与广州的合作偏向于制造业,如今也在向高科技方面转变。广州是大湾区的区域发展核心引擎,和广州合作就可以抓住大湾区的机会,广州为以色列企业提供的不仅仅是资金和土地,还有市场和人脉,这正是以色列企业所急需的。”


价值绽放


“科技成果只有实现转化,产生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创交会就是帮助科技工作者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的重要平台。”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号召更多科技工作者参加创交会。


已经举办了六年的创交会,让很多科技工作者从成果转化中获得了更多收益。


2019年创交会上,暨南大学药学院院长、药物化学生物学研究所所长丁克团队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丁健院士、耿美玉研究员团队共同开发的创新抗肿瘤药物JND30134,与上海海和药物研究开发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签约金额达855亿元,成为该届创交会签约金额最高项目。在2020年创交会,力鑫药业以1亿元获得丁克教授研发的“抗肿瘤新药多激酶抑制剂JND32066”的全球市场独家开发权利。


药物研发的链条很长,科研成果的转让开发只是迈出了一小步。但连续两年在创交会获得亿元大单,对这支围绕病人需求做研发的药学团队是极大的激励。丁克就常会去病房跑,去感受病人对生命的渴求,来激励自己去迎难而上去研发民众所需的药物。


丁克认为,科学家主责是心无旁骛做科研,但需要一张能让科学家与企业家“坐下商量”的桌子,需要一条成果转化转移的透明顺畅链条。创交会无疑正是这样的平台与链条。


为了推动中国传统工业的智能化和数字化,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刘焕彬率领华南理工大学“节能与过程优化”科研团队创立了广州博依特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2020年创交会上,博依特的基础材料行业生产数据化运营平台被评为“最具投资价值科技成果”。随后博依特在2021年初获得顺为资本和经纬中国1亿元A轮战略投资。


博依特CEO、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李继庚谈道:“创交会让博依特的科技成果更具显示度,公司也因此吸引了很多资本的关注。1亿元A轮战略投资对博依特非常重要,让我们可以做一些更具有长远价值的工作。”


在创交会帮助科技工作者实现价值的同时,科技工作者同样对创交会抱有更大的期待。今年,中科院院士、琶洲实验室主任徐宗本就将带着团队的成果参加创交会。


“在科学家眼中,一些科技项目能对产业产生巨大推动作用,但是市场化、成熟度还不够。琶洲实验室希望能够携手创交会将资金引入前期的技术供给中,这样能会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徐宗本说,他同样希望广州不仅仅成为技术交易的成熟市场,还要更好发挥“枢纽”的作用,成为原始技术的发源地。


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目标面前,创交会和广州都被赋予新的使命和责任。可贵的是,这个展会与这座城市始终保持着韧性,永远敢于迎接未知与挑战。


今天,创交会与广州初心不改、虽远不怠。

主办单位:广州人才集团                     运营维护:广州南方人才资讯科技有限公司(job168.com)
粤ICP备2021132743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96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