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广州高企:科创“主力军”,挺进“主战场”

来源:南方+客户端  2023-03-30 11:35:15


 

任务书里有数,各区发展“有数”。

 

327日,广州市政府礼堂里,全市11区政府代表逐个上台,从市领导手中郑重领取了各区2023年科技企业培育任务书。纵观历年,全市上下集中树标、公开亮诺,推动科技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这样的安排太不一般。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近年来,广州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并将科技企业的“主力军”地位,提升到了新高度。2022年,广州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突破1.23万家、1.67万家,双创历史新高。

 

迈向高质量发展,科技企业为何能成为中坚力量?力度空前地培育高企,有何深层影响?怎样让数以万计的广州科技企业,释放发展的磅礴动力?这些问题,是广州必须面临的时代之问、现实之问、发展之问。

 

锻造主体,科企之于广州意味着什么?

 

各区领取“任务书”,是在2023年广州市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上(下称“会议”)。此次会议上,广州用一组数据彰显了高企成色——

 

占全市企业总量千分之六的高新技术企业,贡献了全市国内税收收入的七分之一;

 

“四上”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六分之一,科技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全市145家境内上市公司中108家为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75%

 

数字背后,是科技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肩负的广州创新驱动发展的重任——面对城市间百舸争流千帆竞渡,广州向上突围、争先进位,必须不断强化创新主体的力量。

 

衡量一个地区科技活动的最核心指标,是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支出(R&D)情况。从2015年到2021年,广州的R&D经费从380亿元增长到881亿元,其中企业的R&D经费支出为552.26亿元,贡献了全市R&D经费总量的63%,以及71%的增量,充分说明企业是广州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从R&D经费投入强度看,2021年,广州R&D经费占GDP比重达3.12%,较2012年提高1.18个百分点,是全国唯一实现连续八年稳定增长的一线城市,高于全国0.68个百分点。

 

R&D经费支出主要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三大部分组成,广州三大部分的构成分别为62.6%17.2%18.1%。从国内主要城市的构成看,广州的构成情况整体较为均衡,为R&D经费的稳定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当前,广州市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企业特别是高企对于R&D经费的贡献将逐步提升,企业自身的创新发展之路也将越走越宽。

 

“高企培育的根本目的,正是要帮助企业实现蝶变,引导企业科技创新管理逐步规范化。”会议指出。

 

无问功利,培育过程为何比结果重要?

 

深耕智能垃圾分拣机器人系统的广州九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拥有目前国内真实识别率最高、单台成本最低的分拣机器人系统;同步搭建了全国最大垃圾分选数据库。

 

“高企是很多资助类、认定类科技项目的基础和前提,我们不是在简单地做一件申请认定的工作,而是要在企业中建立和运行一套创新体系。”九爪智能总经理李希卓表示,高企这个“金字招牌”可以极大地提升企业竞争力。

 

当前,广州的企业与创新,构成了一组双重关联——企业只有立足科技创新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只有科技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高企培育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广州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市、区科技部门、各优秀的科技服务机构能够以服务高企申报认定为契机,建立陪伴企业成长全过程“贴身”服务模式。

 

换言之,培育发掘一批高企,意味着创新生态要不断优化。这一过程无关功利,却涉及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这一过程润物无声,却将深刻影响创新驱动发展。

 

这正与政府提升R&D投入强度的基本逻辑相契合——“间接投入,优化外围”,即不是直接拨付给企业、院校,而是用于购买公共设施、搭建平台、培育人才等。

 

此举放弃了短期研发投入数字的提升,但从现实和长远看,这将充分发挥有限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不再单靠政府“砸钱”,将资源配置方式交给最高效的市场。

 

今年1月,广州市科技局印发的《2023年“一区一机构”支撑发展服务工作方案(试行)》,正是从促进专业科技服务行业良性发展入手,提高各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申报量、通过率。

 

“一区一机构”是指,广州11个行政区分别遴选出1家支撑机构负责相关工作,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宣传发动、培育跟踪、申报指导、政策送达等高质量创新服务,为企业贴身服务、陪伴式成长。优质服务机构可通过“免申即享”方式获得市财政绩效评价后补助经费。

 

目前,广州市软件协会、博士科技、凯东知识产权、粤高专利等优质服务机构已整装待发,将投入260位专业科技服务人员,为潜在企业提供“上门”宣传发动、培育跟踪、申报指导、政策送达等高质量创新服务。

 

创新有道,如何助推“主力军”充分释潜?

 

早在今年春节前,广州就协调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通道提前2个月开放,3月份已全面开放申报,为企业申报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同时,市科技局协调市税务、市监、统计等多个部门以及数据服务机构,整合形成了包含10万家科技企业在内的超大城市科技企业数据模型,分类打标签,挖掘服务对象。

 

“给各区分派的任务书,考虑到了各区科技企业培育面临的现实难度,更充分考虑到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可完成性,每个区的指标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会议指出,完成培育工作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单位协同推进。

 

上下联动,市、区、镇街拿出快、拼、抢的劲头——

 

市科技局领导班子成员全部下沉一线督导,各区狠抓任务落实,区领导亲自跟踪督办,大力推动高企培育工作下沉街道,区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整合园区等科技载体资源和社会科技服务资源力量持续强化培育工作。

 

多措并举,广州打造“五个一”科技企业培育体系——

 

2022年,广州出台“高企六条”“科小十条”,紧扣知识产权、高新产品(服务)、科研人员、研发投入等核心创新要素,构建“五个一”科技企业培育体系,以更加市场化的方式服务全市科技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双链融合,让创新链和产业链在协同互动中强化——

 

近年来,全市各区形成了科技企业集聚、促进双链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例如,打造了黄埔区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和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天河区电子信息、高技术服务产业集群,番禺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产业集群等。

 

接下来,广州科创的“主力军”还有多少潜力可挖?会议认为,除了提升专业科技服务外,至少还可以从两大方面着手:

 

一是提升科技企业复报率还有空间。到期复报企业曾深度参与高企认定并享受政策红利。聚焦此类企业,短期在培育动员、长期在服务跟踪。

 

二是科技企业扩容还有空间。参考先进城市经验,广州大量的规上工业企业、有研发加计扣除企业、有知识产权企业等等都可作为重点挖掘扩容的高企对象。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时时做不惧千万事。

 

抱持双链融合、优化生态的匠心;比学赶超、竞标争先的雄心;挖潜释能、走在前列的决心,广州必将推动更多科创“主力军”挺进高质量发展“主战场”。

主办单位:广州人才集团                     运营维护:广州南方人才资讯科技有限公司(job168.com)
粤ICP备2021132743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96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