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如何看待“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

来源:大国人才  2023-02-22 17:28:10


主持人:《中国人才》记者 温金海 陈晓伟

 

嘉宾:

 

江西省新余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郭霞

 

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孙安平

 

江苏省扬州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处长 裴旭东

 

 

背景

 

“心”爱才育才引才用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人才和人才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之前就提出过“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到“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这反映出我们在人才意识上怎样的变化?如何看待这些变化?如何看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又如何落实“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促进交流学习,本期杂志就“如何看待二十大提出的‘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为话题展开讨论。

 

(本刊记者陈晓伟综合整理)

 

观点

 

争当新时代“伯乐” 用好用活用准人才

 

◎郭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引才是方式、育才是过程、用才是目的。精心用才,须有任人唯贤、人尽其才之举,让人才各展其能、各尽所长,才能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

 

搭梯架台,用好人才。“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成就事业是最大的尊重,用好人才是最好的关爱。对人才而言,他们最担心“英雄无用武之地”,最在意的是成长舞台、登高阶梯、施展空间。要在为人才搭台铺路上下功夫,促使人才活力涌流、事业永新。要积极打造事业平台,让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有舞台、创新发展有空间,把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要课题的建设推进与人才引进、人才使用结合起来,主动搭台子、压担子、给位子,让各类人才在攻坚克难、勇挑重担中加速砥砺品质、增长才干,用事业造就人才,用事业留住人才。要优化科研平台建设,做好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专家工作站等创新创业平台申报建设工作,积极发挥平台作用,让各类技术攻关团队、行业领军人才创新创造有平台、成果转换有载体。同时,也要最大限度地为人才提供开放包容的信任平台,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管理使用机制,健全完善容错纠错机制,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给予人才更多的包容和关怀,使他们能够在岗位上放开手脚,大胆开展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撬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拓宽渠道,用活人才。人才用起来是生产力,用活了才有创新力。要用好用活各类人才,对待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要求全责备、论资排辈,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有用武之地。应敢于破除学历、职称、身份、编制等体制性障碍,唯才是举、知才善用,不断完善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解决好人才不够用不适用等问题。江西省新余市牢固树立以实绩论英雄的人才评价导向,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在规上企业探索推行人才评绩并行管理制度,即在原有的高层次人才评审认定之外,开辟人才积分评价和企业举荐评价2条高层次人才评价新渠道,有力打破“一元制”人才评价标准,充分激发了企业和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2022年以来,已有101人享受人才积分政策,2人晋升人才类别,8人被认定为市高层次人才。

 

慧眼识珠,用准人才。人才不是标准件,不能“一配了之”“束之高阁”。一些地方、一些单位把人才引进来,却不充分利用,或未把人才放在合适岗位上,如此“只引不用”,既不能有效推进工作,更背离了引进人才的目的和初衷。要敢于打破人才流动的“坚冰”,不拘一格大胆使用人才,才能最大限度激发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必须持续筑牢以用为本理念,坚持“人岗相适、以事择人”的原则,根据人才专长优势、个性特点下任务、压担子,把人才放到合适的岗位和地方,充分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近年来,江西省新余市大力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通过组建“工博士”服务团深入企业开展产学研交流合作,走出高层次人才下沉一线、服务企业的新路子。第一批“工博士”服务团成员吴闰生帮助江西汇亿新能源引进正高级职称人员3人、博士研究生10余人,先后组建并获批3家研发平台,并将研发成果不断转化,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截至目前,共选派3批次“工博士”共计32人次赴16家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与合作。三年来,“工博士”服务团成员联合申报或实施科技项目18项,落地研发产业3项,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

 

观点

 

“四心”是党对人才培养使用开发规律的总结

 

◎孙安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做好人才工作提出了“四心”要求,强调要“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爱才、育才、引才、用才如同人才工作链条的“四个轮子”,爱才无疑是育才、引才、用才的前提和基础,育才则是人才使用的战略性支撑,同时也是用才的必要支撑,容才、识才则是爱才的体现和用才的技术手段。所以,笔者认为,这个“四心”要求,反映了新时代人才工作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的集中要求,也是我们党对人才培养使用开发规律的系统总结凝练。

 

如何理解和落实这个“四心”要求,提高新时代人才工作质量。笔者认为,这个新变化既有人才工作重心和重点的变化,也有对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新要求。爱才要真心,强调的是建立健全与“人才是第一资源”相适应的人才政策、环境、生态,育才有真招实措、引才有真情实意、用人有真正舞台。育才要悉心,强调的是增强人才自主培养的政治自觉和战略主动。育才造士、为国之本。从全国范围来讲,如果各地都只引不育,那么人才又从何而来?育才是用才的前提,也是引才的源头,人才不能单纯靠“引”、靠“等”,特别是一些战略人才力量是根本引不来、求不来的,必须自主培养。因此,育才应引起各级党委、政府以及企业等用人主体的重视。引才要倾心,强调的是对于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和区域战略急需紧缺的人才,靠自主培养短期内实现不了的情况下,就要拿出“三顾茅庐”的诚意,想尽千方百计加以引进、为我所用。用才要精心,强调的是人才资源配置的科学性,提高人才使用效能,防止大材小用的人才“高消费”以及“放错位置”、不被用等人才闲置浪费。

 

图片由安徽省芜湖市主办、芜湖市鸠州区承办的2022“海聚英才·智汇芜湖”云招聘专场活动吸引了 10 万余名海内外人才与企业进行线上互动 芜湖市鸠州区委组织部供图

 

落实好党的二十大关于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的重大部署,笔者认为首要一条是在人才工作摆布中,要体现人才自主培养的基础性地位。各地各部门和用人主体的育才责任要进一步彰显和落实,要树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工作理念,并且要有实实在在的举措和行动,不能只重引进轻培养,坚决杜绝引才上“一掷千金”、育才上不够上心。同时,育才如同育苗、种树,要精准化、“滴灌式”培养,把人才培养与做强做大产业、优化公共服务水平等紧密结合起来,深度推进产教融合、职普融通,使各方面人才金字塔的塔基厚实,让各行各业的人才地基坚固。

 

其二,人才关爱激励要提高科学化水平。爱才的真心、用才的精心,更体现在人才全面发展环境的营造、人才生态环境的优化。对人才的真正爱护,更要看能不能支持人才把想干的事干成、让梦想能够成真。因此,我们要营造有利于各类人才“敢于在大海中搏击”的良好生态,通过富有成效的环境建设,使各类人才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有苦练“内功”的动力而无应付“内耗”的压力,有专心谋事的成就感而无分心谋人的疲惫感。

 

其三,人才工作“四个轮子”一体运转。爱才、育才、引才、用才是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四个轮子”,同心运转才会提高运行效能,人才资源开发配置的效率才能更高,这也是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不是真心爱才,就是看育才上是不是悉心,用才上能不能精心,如果舍不得花精力、不解决难题,不能培养更多人才、不能善用各类人才,就是人才工作上的“叶公好龙”,就不是真正的爱才!人才以用为本,是不是悉心育才,就要看培养的人才能不能得到用人主体的欢迎,如果培养的人才“不能用”“不好用”,就没有完全做到悉心育才!所以,爱才、育才、引才、用才这个人才工作链条要贯通起来,围绕提高新时代人才工作质量这个目标同向发力,让“四个轮子”一起转动发力。

 

观点

 

“三个聚焦”推动人才培育工作走深走实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当今世界,人才的竞争首先是人才培养的竞争。要牢固树立人才培养自信,努力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进一步提高人才供给自主可控能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聚焦城市发展,明确“为什么育才”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创新创业的主体,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发展活力与发展质量。要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宗旨,常态化开展领导结对联系专家人才,组织高层次人才集中慰问,积极推选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担任各级“两代表一委员”,增强广大人才认同感和向心力。树立“创新不问出身”的育才理念,长期以来,人才评价中存在着简单以学术头衔、人才称号配置资源的现象。随着产业升级,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四唯”识才法已经不能科学评价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要坚持破“四唯”,突出社会评价、同行评价和市场评价,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让真正的创新人才能有为发展献智赋能的机会。坚持“面向经济主战场”的育才方向。聚焦城市经济建设需要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致力于培育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新引擎,推动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良性互动,进一步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和城市发展创新力。

 

以江苏省扬州市为例,其先后推荐224人担任各级“两代表一委员”,举办5场“爱国·奋斗·奉献”精神主题学习会,开展9场市情体验活动、30余场“人才汇聚·爱在扬州”青年人才联谊交友活动,慰问各类人才2477人次;“绿扬金凤计划”设立民企人才专项,企业认可、愿出高薪的就是人才,年薪30万以上人才无需评审、直接资助,3年来累计资助近20名人才。

 

聚焦产业需要,明确“育什么人才”

 

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系统工程。坚持从发展对人才需要的实际出发,着眼优化人才发展战略布局,根据不同领域、行业特点,重点建强科技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和企业家三支队伍。

 

科技领军人才是科学研究、科技创新的主力军。要围绕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大力集聚攻克“卡脖子”难题的科技领军人才,组织开展重大成果攻关,探索构建人才创新联合体,给予重点支持,实行分类评价和有效激励,加大培养使用、后续支持和跟踪服务力度。

 

青年人才是人才队伍的“源头活水”,是最具活力的“创新因子”。要牢固树立投资青年人才就是投资未来的理念,建立健全普惠性支持措施,加快青年人才培育集聚,明确各类重点人才工程中青年人才支持比例,促进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扬州市为青年人才量身定制市级人才培养工程“英才培育计划”,全部支持40岁以下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其中35岁以下支持比例不低于50%

 

企业家是重要的领军人才。人才的引育、经济的发展、技术的应用、企业的提质、产业的升级、活力的迸发,无不与企业家密切相关。要通过完善政策、精准赋能、优化服务等系列举措,实施“企业家走出去”战略,分层次、分专题开展企业家拓展培训,全面提升企业家用人主体意识。积极推动新生代企业家接力发展,对“创二代”进行定制式培育和个性化扶持。扬州市创新开展7期“青年企业家发展领航计划”,组织集中参访考察20次,举办论坛、沙龙70余场,组织企业互访互诊百余场次,培养443名既懂科技、又懂市场的复合型青年企业家。

 

聚焦生态打造,明确“怎么样育才”

 

近年来,人才竞争日益激烈,但是即便提供了“真金白银”的支持,很多城市依旧面对“现有人才留不住”的尴尬局面。人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生态的竞争。要坚持把打造最优人才发展生态作为城市核心竞争力,以一流人才生态培养集聚更多一流人才。

 

突出“产教融合育才平台”的打造。产教融合一方面有利于高校了解产业需求、明确育才目标、创新培养模式;另一方面有助于企业培养实用人才、促进技术更新、推动转型升级。要健全校企、校地合作机制,支持鼓励和引导企业把人才培养环节前移,采取定向委托方式,通过开设“订单班”、共建联合培养平台等方式,与高校联合培养人才,促进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突出“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从服务人才创业成功,到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整合各级各类资源,聘请人才服务专员,提供创业辅导、项目审批、人才招聘、金融扶持、法律咨询、市场拓展等“保姆式”服务,把服务贯穿人才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

 

突出“关键小事”的解决。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人才的所思所想,把人才服务工作抓到位,让人才服务直抵人心。注重解决人才落户、配偶就业、子女入学、住房保障、医疗保障、婚恋交往等人才普遍关心的“关键小事”,有效提升人才的获得感和归属感。扬州市一直致力于构建“追梦来扬 州到爱才”的人才生态,打造“人人向往、人才荟萃”的好地方。扬州出台政策支持重点企业与技工院校开展“订单班”“冠名班”合作,最高给予10万元补助,打造企业急需紧缺技能人才“蓄水池”,组建由363名人才服务专员构成的人才服务团,积极宣传人才政策、及时回应人才疑惑、妥善解决人才诉求,不断深化广大人才对扬州创新创业生态的认同。

主办单位:广州人才集团                     运营维护:广州南方人才资讯科技有限公司(job168.com)
粤ICP备2021132743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96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