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通科技青年成才“最初一公里”,广州市科协青托举项目启动

来源:广州日报  2022-08-08 17:01:13
内容摘要:“年轻人流行着‘卷’这个动词,那也代表着能折腾、敢作为、能创新。‘卷’的过程很辛苦,但是我们互相扶持互相帮助,就能卷出个名堂来。”8月6日,在广州市科协2022年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简称“青托项目”)启动会上,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对与其同龄的其他青年科技人才如此说。


“年轻人流行着‘卷’这个动词,那也代表着能折腾、敢作为、能创新。‘卷’的过程很辛苦,但是我们互相扶持互相帮助,就能卷出个名堂来。”86日,在广州市科协2022年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简称“青托项目”)启动会上,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对与其同龄的其他青年科技人才如此说。

 

在场的青年科技人才都是“青托项目”的托举对象。“青托项目”旨在稳定支持有发展潜力,但还未获得任何“帽子”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帮助他们打通成才的“最初一公里”。在已完成项目的2019届、2020届“青托项目”38名托举对象中,26人获得副高级或正高级职称,12人提拔到中层领导岗位,他们渐渐成为广州科技创新人才的一支强力后备军。

 

“我认为博士阶段以及独立科研生涯起步后十年左右,是最有机会出成果的阶段,也是最需要得到支持的阶段。但整体上看,这一阶段也是青年科研人才获得关注最少的时期。”对于青年科研人才成长过程中的关键阶段,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袁亚湘曾这样说。

 

为了让一批年纪轻、资历浅、名气小却又才华横溢的好苗子获得“雪中送炭”般的帮助,广州市科协20194月启动“青托项目”。“青托项目”遴选32岁以下、在广州地区工作、取得硕士学位以上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每年择优支持20人,资助金额10万元。

 

入选广州市科协“青年科技人才托举项目”的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迅速,图为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李兆恒。

入选广州市科协“青年科技人才托举项目”的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迅速,图为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李兆恒。

 

支持没有“帽子”的青年人才

 

“青托项目”旨在为没有“帽子”的青年人才提供支持,故而在选拔托举对象时就注重弱化“帽子”的功能。

 

按照评审方法,申请者此前做出的科研成绩只占考核比重的30%,而其研究方向与广州产业发展方向的匹配度则占了40%,如此便能围绕广州战略性支柱产业进行人才选拔。此外,已经入选省市人才计划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不能申请“青托项目”。

 

“‘青托项目’就像是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天使投资’,助力他们在专业领域追求科学梦想。不是所有年轻人一开始就有‘帽子’的,我们的目的也不是让他们戴‘帽子’,而是填补广州人才计划的阶梯式空白,营造更好的创新生态。” 广州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曾雪玲告诉记者。

 

“青托项目”提振了他们的信心

 

2019届到2021届,“青托项目”托举了58名青年科技人才。这58人分别来自科技类社会组织、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90%以上为各个专业领域的博士。在已完成项目的2019届、2020届“青托项目”38名托举对象中,26人获得副高级或正高级职称,12人被提拔到中层领导岗位,19人入选中国科协“青托项目”、广东省“杰青”、珠江学者、广州市高层次人才计划等市级以上的人才计划。

 

暨南大学先进耐磨腐蚀和功能材料研究院副研究员林怀俊是2020届“青托项目”的托举对象,他把“固态储氢材料”作为长期研究方向,力求让储氢更加安全、廉价和高效。被托举后,他获得2021年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奖一等奖。

 

“我32岁时申报‘青托项目’,这是我获得的第一个人才项目。当时,很多项目我是无法申报的,‘青托项目’给的经费不多,但对我是莫大的鼓励。”林怀俊对记者说。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李兆恒也是2020届“青托项目”的托举对象。如今,他也入选了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和广东省“百名博士博士后创新人物”,目前正在参与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

 

李兆恒表示,入选广州市“青托项目”,是得到了来自第三方的综合评价,这种评价极大地提升了他的信心,也让他受到更多关注。

 

跨学科的碰撞

 

点燃灵感火花

 

现在科技发展迅速,很多重大成果都是在多学科交叉会聚与多技术跨界融合中产生的。“青托项目”让不同领域的青年人才相聚,他们在互相交流中碰撞出了火花。

 

华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副研究员刘思思告诉记者:“我们刚刚走上科研道路,‘青托项目’就是为我们量身定做的。从事学术工作的人很多不善于交际,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认识更多其他行业的专家,实现跨学科的创新。”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关节外科杨杰博士的研究方向是骨关节炎治疗发病机制。“研究发病机制需要了解靶向治疗,我们就需要和药学教授合作。有了药之后,还需要药物递送系统,这就需要和材料学教授合作。‘青托项目’就提供了这样的交流平台。” 杨杰告诉记者,自己和同为2022届“青托项目”托举对象的华南理工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李晓云已经有了合作,论文准备投到《Nature Communications》。

 

“青托项目”的运行过程中,甘为人梯的精神也得到传扬。一批已经结项的青年科学家如同师兄师姐一般,跟下一批托举对象分享科研经验。“往届的青年人才中很多已是学科领头人了,他们与我们分享项目申报等内容,让我们少走了不少弯路。” 2022届青托项目托举对象、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林勇凯博士对记者说。

主办单位:广州人才集团                     运营维护:广州南方人才资讯科技有限公司(job168.com)
粤ICP备2021132743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96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