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柔宇科技:一个关于“想到了造”的中国样本

来源:南方日报  2019-08-29 09:01:22


柔宇科技全球首条类六代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量产线,工作人员对成品进行微观检查。


7月底,继在全球率先发布可折叠柔性屏手机后,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柔宇科技”)联合伯亿传媒又推出了最新研发的一款全新柔性电梯广告屏。弯曲轻薄的屏幕上,集成着新型柔性传感器与智能交互技术。柔性广告屏的诞生,有望重构电梯应用场景。

此时距离36岁的柔宇科技创始人刘自鸿开始创业已过去7年。作为柔性显示设备生产商——柔宇科技,是目前国内该领域唯一一家没有采用传统曲面显示技术路线的公司。

柔性屏幕技术最开始是没有的,源于刘自鸿的一个想法。2012年,从国外留学和工作后归来的刘自鸿,带着自己当年博士论文中关于柔性显示屏的创意来到深圳创业。

2014年,柔宇科技在全球第一个发布了业界最薄、厚度仅0.01毫米的柔性显示屏,涵盖了新型电子材料的开发、柔性电子集成电路设计、软件控制系统开发等多项交叉领域技术。此后柔宇科技推动着柔性屏从1变为N、N变为N+,并提出了“柔性+”的概念。

2018年10月31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的聚光灯下,刘自鸿从口袋中取出一个手机大小的产品,轻松展开即变身为拥有7.8英寸大屏的平板电脑,折叠后又再收回口袋。这是全球首款消费级可折叠手机柔派第一次公开亮相。

那么,对于一款“想到了造”的产品,应该如何做好品控呢?刘自鸿主要做了几件事。

首先是用创新来降低品控难度。柔宇科技的全柔性显示屏量产线完全由柔宇自主设计、研发制造,拥有3000余项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与传统曲面显示技术路线相比,柔宇科技原创技术路线工艺流程更加简化。这让其整个设备投资成本明显降低,并带来了良品率的提高。

为了攻克颠覆式创新产品缺乏参照、标准的难题,柔宇科技自主探索设定生产标准。生产柔性屏的很多设备都不是现成的,柔宇科技不得不自己向供应商提要求定制,并自行规划供应路径。当时,光是采购会议,柔宇科技就开了3600多次,为确保采购设备的优质和万无一失,2017年和2018年的春节,刘自鸿没有回家过年,而是和其他员工留守生产基地,吃了顿基地上的年夜饭。

为了让制造水平匹配产品的高创新性能,柔宇科技还将生产的根基与能力打造到最强。柔宇科技在建工厂时就把地基打得很深,保证稳固,让生产设备可以保持极高的精度工作,以免受到任何震动的影响;柔宇科技甚至不惜花费诸多时间精力解决地基深处碰到的溶洞问题。

在柔宇科技的生产线上,自动化设备为品质加上又一层保护。在柔宇科技高度自动化的生产设备车间内,仅有的少量工人均被包裹在防护服中,以保证这个“无尘工厂”内每立方英尺0.5微米的颗粒物小于100个,达到优质生产环境,避免产品品质受到干扰。

2018年6月6日,在深圳龙岗,全球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类六代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量产线在柔宇科技内正式点亮投产。围绕这条量产线,在此后有人对柔宇的量产与否、良品率如何提出了疑问。

关于柔宇科技的创业故事,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认为,这是一个关于“想到了造”的案例。在他看来,国内制造业多是生产世界上已有的东西,这叫“看到了造”,但柔宇科技却开了“无中生有”的先河,他们的产品是前人没有的,这叫“想到了造”。

在周其仁看来,无论柔宇科技未来发展得怎么样,在中国制造从“看到了造”走向“想到了造”上,柔宇科技“这个贡献已经在历史上写了一笔”。

■对话

    明星企业的想与造:如何找到创新的刚需

“我感觉就像拿着手电筒挖地洞,周围一点光都没有,只能自己打着光,然后不断地挖。”面对周其仁带领的“品质革命”专题调研组,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刘自鸿回忆自己的创业心路历程。

从2009年的一篇博士论文开始,3个海归博士踏上一条少有人走的创业路,从0到1创造全球最薄彩色柔性显示屏,在一片荒地上盖起投资过百亿元的生产线。

聚光灯慢慢地围了上来,柔宇科技成为了一家明星企业。越来越高的舆论预期,给企业带来了投资,也一度带来了巨大压力。手握尖端技术,柔宇科技如何找到创新的刚需,打开更大的市场?未来怎样继续突破创新的“N+”?

如何“想到了造”?

自己打着光,然后不断地挖

“从0到1实现了技术突破,从1到N实现了产业突破,现在我们要做从N到‘N+’的应用突破。”

周其仁:现在国际上对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国的制造业怎么样能够突围?我们想要学习,柔宇科技是如何创新的?

刘自鸿(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CEO):柔性屏幕技术是一开始没有的东西,我们从基础的原理开始,从物理、化学、工艺、材料一步步做到最后的终端产品。现在回过头来看,这几年是从0到“N+”的过程,0到1是第一个阶段,1到N是第二个阶段,N到“N+”是第三个阶段。

从0到1的阶段是创业初期,我感觉就像拿着手电筒挖地洞,一点光都没有,只能自己打着光,然后不断地挖。我们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能挖穿,但是我们就相信那个方向是对的,坚持一直挖,最终把它挖穿了,真的做出来了。这个阶段过去以后,面对的挑战更多了。

第二个挑战是,如何把技术大规模产业化。2015年,我们开始规划生产线、招人和解决资金问题。从1到N需要把产品在大工业产业化的量产线中做出来,有很多技术问题,也有产业化当中的新问题,并且我们没有任何参考对象。这个产业是全新的,它的技术路线、生产过程、工艺路线和设备都是新的。一开始很多传统产业的人认为这是不可能成功的,质疑非常多,但是我们坚定地相信我们能够有所作为。

我们开始招聘在生产制造方面有成熟经验的人,两年半时间前后来了6000多人。当时生产基地所在地还是一片荒草,我们除草、平地、打地基一步步走。打地基打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发现下面有溶洞。因为以前大部分地基不会打这么深,所以溶洞影响不大。但是我们的设备都非常精密,一点点的震动都可能会有影响,所以地基要打得很深,大概80多米。我们花了很多的精力、时间和金钱去解决溶洞的问题。

但这还不算最难的,最难的地方是产线里面很多设备是没有现成的,要自己去提要求定制。还有整个工艺路径要自己规划,当时仅采购会议就开了3600多次。2017年和2018年两个春节我和员工都没回家,大年三十,大家在生产基地吃年夜饭。

到了2018年6月,量产线终于点亮投产。那天晚上,我在生产基地外的地上坐到第二天凌晨一点多,看着大楼觉得很感慨,当初刚开始创业根本没有想到自己要做这么大的量产线,这是非常值得纪念的一件事情。

现在其他公司也开始做柔性、曲面屏,但柔宇科技是不同的,柔宇科技的技术路线是我们自己从基础开始,一步一步摸着石头过河做成的,没有现成的东西可以参考,而且我们做得比国外更快、更早。我们投资规模比很多传统显示生产线要小不少,同样的规模可能其他公司要投几百亿元,我们投了100多亿元。正是技术路线的不同,使得整个设备投资成本要小很多。同时,我们的工艺路线简化了,简化后带来了良率的提高,而传统技术路线是简化不了的,这就是技术创新带来的价值。

从0到1实现了技术突破,从1到N实现了产业突破,现在我们要做从N到“N+”的应用突破。因为市场以前没有见过这种产品,难以想象它的用途。很多时候用户其实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把东西做出来了他才知道需要这个东西。

我们现在分出“柔性+”六大行业,这六大行业里有些已经开花结果,跟该行业里非常优秀的合作伙伴共同开发了一些新产品,用于提升用户体验,其中包括消费电子、手机、智能交通、汽车、飞机。

为何“想到了造”?

柔性的价值超越了屏幕本身

“我到处走,中国这么多企业能否找到一个是‘想到了造’的,结果就在你这里找到。”

周其仁:中国制造的特点是“看到了造”,没有“想到了造”的东西。“看到了造”也难,但是相对容易。

中国如果没有“想到了造”的能力,下一个20年、30年是很难打的。这是几个基本的背景,也给佛山的企业交代这个背景。因为我们一定要知道大阶段的不同,我们希望中国出现更多的“想到了造”,敢想敢造,造出来的产品流行出去。

刘自鸿:在过去几年有这个勇气,或者说有机会做这件事情,我们感到很幸运,感谢现在国家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视。

鲍杰军(广东欧神诺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我是松禾基金(柔宇科技投资方之一)早期的合伙人,一直在关注柔宇科技。今天走进柔宇科技的厂房、生产线,我感动得想要流泪。因为我自己创业过,1995年的时候,哪怕十几亩地上建一个普通的厂房都睡不着觉,像做梦一样。你们这么高大上的地方是以前难以想象的。

我本身做大家居产业,我看到你们的产品,就思考要如何应用,这个东西应用起来能否形成刚需?这很重要,如果不是刚需,可能推广起来就慢。另外,在一个新领域靠自己打不容易,最好要结盟,尤其是你的核心产品是一个部件,你们为什么没有选择和手机企业结盟呢?

刘自鸿:我非常赞成确实要找刚需,我们现在这个行业当中也是在一边思考一边跟伙伴们共同尝试。我们现在已经慢慢找到了一些非常刚需的应用,比如手机,我是坚定看好这个方向的,不是因为我们今天在做这件事情所以才这样想。站在用户的角度来说,也有实实在在的价值。

回看过去几十年智能手机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的摩托罗拉、大哥大、黑莓都是当时有代表性的手机,2007年苹果发布iPhone的时候,很多人认为这没什么了不起。那时候我还在斯坦福上学,当时觉得就是屏幕大了一点点。今天回过头来看,不是屏幕的问题,是整个人机交互方式的问题,用手指直接操控软件的方式远远超越了一个屏幕本身的价值。

今天,智能手机的一些基础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比如屏幕碎屏,现在还没有一家公司解决过这个问题。再比如我们今天买手机和Pad,因为要满足我们不同场景下的需求,手机满足了便捷性的需求,Pad满足了看电影、阅读文件的需求,这些都是刚需,因为技术原因他们只能分离成不同的载体。以前有些人问,未来电子设备的形态是不是越来越多?我认为大道至简,应该是越来越少,东西一定是归一化,越少越简单越好。

柔性起到了打破空间限制的作用,让手机、Pad能够融合起来,同时又不止于此。因为屏幕变化之后,人机交互界面的变化会使得整个硬件设计方式和软件,乃至整个操作系统都产生变化。会不会出现曲线里面的阶跃式变化,我认为有这样的可能性。当然,结果如何要留给历史去判断。我觉得它的价值是很大的,而且我们已经找到了刚性需求,否则也不会有大型手机厂商接二连三地进入,我们也欢迎大家一起做这件事情。

但是这个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今天其他手机厂商在柔性屏幕上遇到的问题,我们都非常关注,也很感慨,那些问题其实我们全部都经历过,并且后来全都解决了,我们经过了很多摸索和分析。我们很幸运比别人探索得更早,因为我们专注于这个市场,其他公司没有像我们专注于制作柔性屏,我们今天敢大大方方把这个产品拿出来销售,是因为那些问题都已经解决了。

而关于我们为什么不跟其他手机公司合作,有多方面原因。我们做这个技术的第一年,就在思考新技术将来是B2C还是B2B,我们当时做了两手准备。新技术在大家不熟悉的情况下如何尽快走入市场,有时候需要自己先迈出去,所以我们开始组织2C团队。很多人觉得没必要,认为把屏幕做好就可以了。2014到2015年的时候,我们跟行业顶尖的手机厂商都接触过,其中也有人想要投资。我们考虑到中立性的问题,并非网传的我们找到很多手机厂商投资,而它们看不上这个技术。从我们的角度来说,我们知道这个东西整体的节奏、可靠性和可行性,我们内部在同步推进这一件事。

■其仁夜话

把造出来的产品流行出去

周其仁

中国经济作为后发经济,从制造上看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看到了造”,即看到东西我就跟着造,而没有“想到了造”的东西。而发达国家很多是“想到了造”,就像改变人类命运的很多发明,如果这些发明没有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就不会是今天这样。你“看到了造”是因为有人“想到了造”,这就是差别。下一步中国经济发展的出路在哪里?那就是从“看到了造”向“想到了造”跨越。

我在中国到处找“想到了造”的企业,结果在柔宇科技找到了。不管将来成败如何,柔宇科技的贡献已经在历史上写下一笔——中国人开始“想到了造”。从论文开始,柔宇科技提出柔性显示这个概念的时候,世界上还看不到这样的产品。这是非常难的跨越,也是非常重要的跨越。

相比“看到了造”,“想到了造”是一种更厉害的创新打法。人类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通常能学会“看到了造”;但在如今信息成本如此低的背景下,等你看到了再造的时候,天下已经有很多人同时看到并入场,在某个产业领域竞争,拼杀出一片产业红海,造成产能过剩。也就是说,“看到了造”产品在市场上的领先时间通常难以维持,这是“看到了造”的命门。

“想到了造”则不同。这种模式门槛非常高,护城河非常深。当然,“想到了”之后麻烦的事在于如何造,你可能遭遇“想到了没造成”,也可能面临“造出来后没有用”,产品缺乏市场前景,这些都是风险。但倘若想到的东西造出来后充满市场前景,那么你的产品护城河将又宽又深,其他企业难以追赶。

想法在未来制造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如果我们今天对“想到了造”还感到陌生,不敢碰、不敢造,我们很大的概率会被未来淘汰。人类最厉害的就是想法,能动脑又动手,动手就是因为先动脑。但我们现在充分用了手,却没有好好用脑。只要你敢动脑,中国制造可发挥的东西还很多。创新分为上下行。其中下行就是从原理往下打,这种路线与硅谷、波士顿的创新类别很一致,风险大但前景极其广阔。因为人类了不起的地方,恰恰就是发现与探索。希望中国有更多柔宇科技这样“想到了造”的苗子出现,敢想敢造,把造出来的产品流行出去。

■手记

可敬的一代创业者艰难的创新转型路

2018年6月,柔宇科技首条产线点亮的那个晚上,刘自鸿在生产基地外的地上坐到第二天凌晨一点多,生起无限感慨。一年后,柔宇科技的早期投资者鲍杰军来到这座厂房,不禁想起20多年前自己的创业情景,也激动得差点落泪。

两代创业者的心路历程在此交织。彼时的激动与感慨背后,则是不为人知的艰辛。与鲍杰军不同的是,刘自鸿走的是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

2006年夏天,刘自鸿将博士研究课题定在“柔性显示”,并且在2009年完成了以柔性半导体物理建模及器件设计为研究方向的博士论文。当时,关于柔性显示领域的研究并不多,连导师都一度表示难以指导。

从一篇论文到创办一家企业,这条路上没有前人留下的脚印,这就是周其仁所说的“想到了造”。这个过程用刘自鸿自己的话来说,“就像拿着手电筒挖地洞,一点光都没有,只能自己打着光,然后不断地挖。”

不经艰难困苦,何来玉汝于成。在黑暗中摸索,同在深圳创业的优必选创始人周剑也经历过。2011年冬天,为研发机器人“散尽家财”,周剑从千万富翁变成要到处借钱的“周三疯”,也曾在寻求贷款的路上流泪。

“黎明前的黑暗”几乎是创业的必经之路。所幸的是,“周三疯”坚持下来了,才有了如今全球估值最高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刘自鸿也熬过了与合作伙伴的分歧阶段,百亿级生产线最终落成。柔宇科技未来将走向何方不得而知,但其作为“想到了造”的一代创业者,探索与坚持精神足以赢得尊敬。

主办单位:广州人才集团                     运营维护:广州南方人才资讯科技有限公司(job168.com)
粤ICP备2021132743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9684号